齐废帝高殷(545年—561年),字正道,小字道人,渤海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北齐王朝第二位皇帝(559年—560年在位),齐文宣帝高洋嫡长子,母为昭信皇后李祖娥。聪慧夙成,宽厚仁德,温裕开朗,博览群书,有君王的风度。天保元年(550年)册立为皇太子,天保十年(559年)文宣帝高洋去世后即皇帝位,年号乾明...
高殷的悲剧不能简单归咎于个人能力,其背后是北齐政权深层次的文化矛盾。这个由六镇鲜卑建立的政权,始终在汉化与鲜卑化之间剧烈摇摆,高殷的统治恰好处于这个矛盾的爆发点。礼仪之争的深层含义高殷继位后恢复的"五礼"制度,在鲜卑贵族看来是"慕汉家虚文"的表现。据《隋书·礼仪志》记载,高殷朝曾就"天子是否应亲...
北齐废帝高殷 高殷(546-561),字正道,文宣皇帝高洋的长子,母亲是李皇后,是北齐第二代皇帝。北齐天保元年(550),高洋即北齐皇帝后,立高殷为皇太子,高殷时年六岁。高殷机敏聪慧,具有独创能力,天保年间很有美名。 天保十年(559)十月,文宣帝高洋驾崩。十九日,太子高殷即帝位,大赦天下,内外百官普加一阶,失官失...
高殷的一生,是短暂而充满无奈的一生。他本是一位有着理想和抱负的年轻君王,却因政治斗争的残酷而被迫退位;他本是一位关心民生、整顿吏治的明君,却因辅臣的无能与背叛而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他的命运如同浮萍一般随波逐流;他的才华如同流星一般一闪而逝。然而,高殷的悲剧命运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太子高殷登基以后,打算做一番大事业,针对北齐朝政进行改革,而高殷的改革,少不得得罪了很多人。而高殷的改革,主要针对军政两界一些不称职的人员进行清理:文官集团里面,那些不能胜任职务的,一律免职;武将和军士里面,不能带兵打仗、冲锋陷阵的,都全部免职。此外,高殷还打算从他的叔叔高演、高湛以及娄昭君手...
高殷的抉择最终未能挽回政权。在娄昭君的密令下,他被迫退位,将皇权交予高演之子,也就是后来史称的孝昭帝。政权的更替,家庭内部的倾轧,呈现的是一种旧权力对新势力的不容和革新力量对家族传统的畏惧。当探讨高殷为何不及时下令禁军对抗时,我们必须意识到“乾明政变”的复杂性不仅在于高殷的年轻与不成熟,更...
高殷出身于渤海高氏,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的嫡长子。他自幼聪明好学,深得父亲宠爱。然而,他的性格却颇为软弱,缺乏果断和魄力。尽管他知晓父皇的残暴行径,但并未采取任何行动加以制止或抗争。这种性格特点为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埋下了伏笔。高殷在位期间,先后经历了与权臣杨愔、娄昭君等人的政治斗争。在这些斗争中,...
人物简介: 一、高殷担任职务:担任乌鲁木齐云瑶商贸有限公司监事;二、高殷的商业合作伙伴:基于公开数据展示,高殷与殷建平为商业合作伙伴。 老板履历 图文概览商业履历 任职全景图 投资、任职的关联公司 商业关系图 一图看清商业版图 合作伙伴 了解老板合作关系 ...
可叹的是,高殷却是一位短命的君王。父亲死后,高殷少年继位,两个叔叔位高权重、野心勃勃。弱子寡母,任人欺凌。仅仅在位一年就被自己的亲叔叔篡了位,而高殷也在被废的次年让叔叔杀害,年仅17岁。东魏武定三年(545年)高殷出生于渤海蓨县。父亲高洋,北齐开国皇帝。母亲李祖娥,出生于著名的高门士族赵郡李氏,...
高殷的登基得到了李太后和宰相杨愔的支持。杨愔是北齐最有权势的官员,他通过谋划和高殷的皇后武成皇后琅琊王氏联手,成功地将高殷推上皇位。然而,高殷的即位并没有得到其他皇子和地方势力的认可,他的地位始终不稳固。在登上皇位不久后,高殷就遭遇了废位的风波。原因主要在于高殷并没有掌控实权,而宰相杨愔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