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重重的惩罚了高士奇,让他致仕回乡。要知道和他同等罪名的明珠是抄没家产,索额图是囚禁被饿死。看起来是康熙处罚了高士奇,实则是保住了高士奇。因为在不久之后,康熙就把高士奇再一次召回来,无论是征讨噶尔丹,还是每一次南巡,高士奇都陪在康熙身边。而在高士奇死后,康熙亲自写了悼词,派钦差大臣代替...
在正史的记述中,索额图这一节被隐去了,但高士奇的好运依旧传奇。史书上说,自康熙三年来到京城,高士奇蹉跎了五年,终于在康熙八年进入国子监。国子监肄业后,高士奇谋到了一个书办的差事。不久,宫中关帝庙进行翻修,高士奇因为题写了一块“天子重英豪”的匾额,很幸运地被途经此地的少年天子康熙注意到。这...
高士奇的祖上原先居住在河南开封,北宋时期,靖康之变后高家人便从河南迁到了浙江慈溪,并且在此定居下来。顺治二年,高士奇便是在慈溪高家村出生。顺治十八年,16岁的高士奇通过最低一级的考试,取得秀才的身份(生员)。高士奇的父亲高古生不想自己一直过“坐井观天”的日子,所以在康熙三年便带着儿子高士...
因此,索额图和明珠两位大学士在南书房活动,而高士奇虽然仅是六品官,却是康熙亲自下令召入南书房的。内阁中的书吏相当于康熙皇帝的私人助理。从剧集来看,能在南书房活动的只有索额图、明珠和高士奇三人。大臣们都很精明,高士奇虽然不是大学士,级别也仅为六品,但只要他持续在南书房任职,升职是迟早的事情,...
高士奇(1644年-1703年),字澹人,号江村,谥文恪,清初钱塘(今属杭州)人。 祖居余姚(今浙江省余姚)。以诸生供奉内廷,为清圣祖赏识,任“南书房行走”大臣,官詹事府詹事。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左都御史郭琇疏劾士奇“欺君灭法,背公行私,其罪之可诛者四也。”副都御史许三礼又疏劾徐乾学与高士奇“植党营私,...
每天为康熙评析书画的高士奇,其书法是真有水平,融古出新,出奇 清朝有这样一位大咖,他每天都为康熙皇帝评析书画,而且还讲书释疑,深得康熙的信任,而他也是一位出身的史学家,他的书法更是值得推崇,其笔下的书法,是真有水平,楷书中规中矩,法度严谨,而行书洒脱飘逸,有董风赵韵,十分难得,草书更是规范...
高士奇的仕途并不顺利,三兄弟中他是最后一个走上仕途的。徐乾学靠真才实学最先获得探花,入职翰林院,陈璜靠着过人的治水才能也婉转得到重用,只有高士奇落榜,靠摆摊算卦为生。正好索额图文学造诣不高,多次被康熙帝批评,脸上无光,就找来高士奇当教书匠。高士奇能屈能伸,一直在寻找出路。看到索额图喊了几...
在康熙一朝,有一位奇人,他出身贫寒,和功勋家族不沾边,甚至连正经科举出身的身份都没有,却能得到皇帝的恩宠,一跃成为朝廷里的大红人。他显贵后,收受贿赂,行不轨之事,皇帝得知后,第一反应不是怪罪,而是如何为他开脱。这个得皇帝如此宠爱的奇人,就是高士奇。在清代想要做官,只有两条路,要不靠科举中榜...
在一次书画拍卖中,高士奇的一幅仿米芾的墨宝以一百零六万元成交。清朝的字卖不出天价,但高士奇的字,却能卖到一百万,这说明高士奇的字,已经得到了现代收藏家的认可。高士奇本来是浙江一个穷书生,但是一手好字,一手好字,一手好字。高士奇考上了国子监,因为他的书法天赋,得到了康熙的赏识。康熙曾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