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名称:骨笛 年 代:卡约文化(距今约3000年)体 量:残长15.4厘米 出土地点:青海省西宁市西郊朱家寨 收藏单位:青海省博物馆 作为古羌笛的前身,这截残存的骨笛不仅是卡约文化农、牧、猎多种生产方式并存的体现,也呈现了羌笛作为中华民族延续古今的文化符号的传承不息。这件骨笛的主人、作为资深牧羊人的...
他是被邀请来为骨笛测音的。他是知名演奏家,专长笛子,但研究龠、筹等古代乐器已有将近十年。连续两晚,他依次演奏了三支出土的骨笛实物,这可是八九千年历史的珍贵文物,他拿起时都有点发抖。这三支骨笛分别是无孔、二孔和七孔三种形制,众人最期待的是七孔骨笛。那根七孔骨笛通体棕亮光滑,古朴漂亮,曾经整体断...
贾湖遗址博物馆馆长武艳芳自豪地说,贾湖骨笛的出土,展示了中国古代音乐制作技艺的高超水平,堪称中国古代音乐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也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同时把中国的文明史提前到了9000年前。 经专家测音研究发现,这批骨笛已具备五声、六声甚至完备的七声...
考古学家对这支骨笛的用处很感兴趣,笛子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在中国很常见,历史上不少著名的音律都是用笛子吹奏的。如果这件东西确实是骨笛,那足以证明贾湖遗址是一个艺术文化足够发达的文明。但贾湖骨笛的历史大约在8000年之前,历史对那段时期的记载是一片空白,考古学家对那段时间中国古人的生活方式,民俗传统一无...
“这么好的骨笛要是失传了,非常可惜”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的古街上,坐落着董寅聪十平米见方的工作间。墙上挂了锯、锤、刀、尺,台面上有做了一半的竹笛、洞箫和两手长的木匣。匣子里是董寅聪为做骨笛专门定制的精细工具。△董寅聪的工具箱和他制作的骨笛 做竹笛时,董寅聪是最讲究的选材者。一根竹子要历经3年...
零基础做骨笛..通过几张图,为大家提供具体步骤,重中之重,在于开孔,需要注意的有两点,吹口位置距离最近的音孔,不要过近,最好距离4厘米左右,否则音会很高,最底孔与基音孔距离两厘米以上,(根据材料长度自己掌握)不要太近
舞阳贾湖村,九千年前一只仙鹤死去,把自己的翅骨留在原始人的村落里。人们捧着它,耳边响起鹤群哀悼的声音。把仙鹤的翅骨凿成乐器,这是原始先民一次勇敢的尝试,一支朴素的骨笛也由此诞生。早期的骨笛可能只是为了模仿鸟叫,用来吸引猎物;慢慢地,狩猎之后的欢庆与祭祀,让这些骨笛变成了庄严的乐器;再后来,人类...
骨笛是一种乐器,由骨头和吹孔两部分组成。骨头的形状和长度可以不同,产生不同的音高。吹孔是用来吹奏骨笛的部分,使气流进入骨内,产生声音。 骨笛的制造材料通常是动物的长骨,如牛骨、鹿骨等。制作骨笛时,首先将骨头切割成适当的长度,并且在骨头上开孔,形成吹孔。然后,通过吹入气流,使气流经过吹孔进入骨内,产生...
其中,贾湖骨笛的出土 将中国音乐史的起源时间 提前到了8000多年前 这件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贾湖骨笛 通体呈褐色 笛身晶莹亮洁 长23.6厘米 径最宽处1.1厘米 上面整齐排列着七个小圆孔 点击视频,欣赏远“骨”初音↓ 该视频由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活化演绎 贾湖遗址共发掘出土骨笛40余支 有两孔、五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