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名称:骨笛 年 代:卡约文化(距今约3000年)体 量:残长15.4厘米 出土地点:青海省西宁市西郊朱家寨 收藏单位:青海省博物馆 作为古羌笛的前身,这截残存的骨笛不仅是卡约文化农、牧、猎多种生产方式并存的体现,也呈现了羌笛作为中华民族延续古今的文化符号的传承不息。这件骨笛的主人、作为资深牧羊人的...
贾湖遗址博物馆馆长武艳芳自豪地说,贾湖骨笛的出土,展示了中国古代音乐制作技艺的高超水平,堪称中国古代音乐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也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同时把中国的文明史提前到了9000年前。 经专家测音研究发现,这批骨笛已具备五声、六声甚至完备的七声...
骨笛(作品信息)骨笛作者:东啸天千年前,弥留少女被做成九根骨笛,留下一段凄凉的传说。千年后骨笛被人发掘,惊现于世,古老的笛声隐瞒着一个骇人听闻的秘密,魔咒仍在继续。 阴暗的地宫深处,四条锁链捆绑着一口青铜古棺,无形的摄魄力让人望而屈膝,世界顶级科学团队数十年来不曾将其打开。 你在九泉之下低吟回响,他...
这个笛子,现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贾湖骨笛”。我们大家都知这是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身长约20多厘米,管径约1.1厘米,颜色是土黄色的。看起来像玉石一样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和我们现在常见的笛子相比,它要小巧很多,甚至可以放在口袋。考古学家们发现,在一墓葬中,经常能在墓主的...
它,就是发掘自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迄今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贾湖骨笛,被称为“中华第一笛”。让我们先来看一支贾湖骨笛的代表作和佼佼者。它于1987年自河南舞阳贾湖遗址M282号墓葬出土,编号M282-21。这件骨笛长23.6厘米,器形完整,通体因石化而晶莹亮洁,几可与美玉争辉,...
考古学家对这支骨笛的用处很感兴趣,笛子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在中国很常见,历史上不少著名的音律都是用笛子吹奏的。如果这件东西确实是骨笛,那足以证明贾湖遗址是一个艺术文化足够发达的文明。但贾湖骨笛的历史大约在8000年之前,历史对那段时期的记载是一片空白,考古学家对那段时间中国古人的生活方式,民俗传统一无...
2001年7月,刘正国在中科大为第二批出土的骨笛(一说“骨龠”)实物测音。供图/刘正国 这支乐器只有筷子长短,由大鹰的尺骨制成,温润淡黄。他称之为骨龠(音同“悦”),更多的人称其为骨笛,源自河南舞阳贾湖。八九千年前,贾湖先民发明了这种乐器。1986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古墓葬里首次出土了骨笛。当时...
舞阳贾湖村,九千年前一只仙鹤死去,把自己的翅骨留在原始人的村落里。人们捧着它,耳边响起鹤群哀悼的声音。把仙鹤的翅骨凿成乐器,这是原始先民一次勇敢的尝试,一支朴素的骨笛也由此诞生。早期的骨笛可能只是为了模仿鸟叫,用来吸引猎物;慢慢地,狩猎之后的欢庆与祭祀,让这些骨笛变成了庄严的乐器;再后来,人类...
骨笛名词解释 骨笛是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主要由骨制成,因其外形像笛子而得名。以下是对骨笛的详细解释:骨笛是一种乐器,由骨头和吹孔两部分组成。骨头的形状和长度可以不同,产生不同的音高。吹孔是用来吹奏骨笛的部分,使气流进入骨内,产生声音。骨笛的制造材料通常是动物的长骨,如牛骨、鹿骨等。制作骨笛时...
零基础做骨笛..通过几张图,为大家提供具体步骤,重中之重,在于开孔,需要注意的有两点,吹口位置距离最近的音孔,不要过近,最好距离4厘米左右,否则音会很高,最底孔与基音孔距离两厘米以上,(根据材料长度自己掌握)不要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