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抄》中记载马鸣菩萨是曼茶罗中的中尊著萨,其身生有六臂,全身呈白色,头戴花冠,左第一手持宝珠,次手舒掌以大指钩中、无名指,第三手持丝带放于肩侧,右第一手仰掌执法器,次手结施愿印,第三手持秤,坐于青莲花上,或乘白马,其供养之法称为马鸣法。《图像抄》中记载:马鸣菩萨为六臂像。...
原来,从迷惑到觉悟的关键,竟然不在禅定?那究竟在哪里?为何马鸣菩萨会说出这样的话?这背后又有着怎样深邃的智慧?话说在很久以前的印度,有一位名叫马鸣的大师。他不光是一位了不起的佛学家,还是一个很厉害的音乐家。传说他每次说法的时候,连马儿听了都会感动得低声悲鸣,人们就给他起了个"马鸣"的名字...
马鸣菩萨不仅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的作品,如《佛所行赞》、《大庄严论经》、《大乘起信论》(大乘起信论相传为马鸣著)等,不仅文辞优美、意境深远,而且蕴含了丰富的佛教哲理,成为后世研究佛教思想的重要文献。特别是《佛所行赞》,以史诗般的笔触,生动描绘了释迦牟尼...
他讲法时,言词恳切,深入浅出,感人肺腑,周围一片肃静。连那七匹饿马也听得出神,尽管面前有肥美的草料,它们却没有进食,只是竖耳倾听。等他讲完法,只听得那七匹饿马声声长鸣,潸然泪下。在场的人见此情景,无不为其感动。因为饿马都能听他讲解佛经,所以称他为马鸣菩萨。马鸣菩萨的著作深入浅出,富有...
感化迦腻色迦王:马鸣菩萨曾感化月氏国王迦腻色迦,使其带领臣民皈依佛教。据记载,迦腻色迦王曾带兵入侵中印度摩竭陀国,要求三亿金作为撤兵条件,并扬言可用佛钵及马鸣相抵。迦腻色迦王获得这两项稀世宝物后,为了使大众了解马鸣的辩才与智慧,召集所有沙门外道,礼请马鸣升座说法。马鸣说法后,大众皆闻法悟道,迦...
马鸣菩萨用音乐度化众生的方式独树一帜,他深深明白艺术与修行之间的奥秘。在佛教史上,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更是一位善于运用艺术来传播佛法的智者。马鸣菩萨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修行方式的固有认知。他善于观察众生的根机,发现许多人通过音声更容易契入佛法的真谛。在他看来,艺术不仅不会妨碍修行,反而...
话说,马鸣菩萨原本是中印度舍卫国娑枳多城的一名“富二代”,出身于婆罗门这个高贵又神秘的家族。想象一下,他每天穿着丝绸长袍,戴着宝石戒指,骑着大象在城里溜达,那叫一个风光无限好啊!但这位“富二代”可不仅仅是个花瓶,他博学多才,能言善辩,简直是古代的“辩论小王子”。有一天,马鸣菩萨心血来潮...
佛教史上,马鸣菩萨是继龙树菩萨之后的又一位大乘论师,他的《大庄严论》深受后世推崇。可有多少人知道,这部论典的诞生竟与一群戏子有关?在这看似偶然的相遇背后,马鸣菩萨道出了一个佛法度化众生的深刻道理。话说在迦腻色迦王统治的时期,马鸣菩萨正在北印度游化。这一天,他来到一处荒野之地,看到一群戏子...
1.马鸣(印度)马鸣是公元100—160年间的佛学者,他擅长用诗颂的形式来阐释佛理,因此被世人赞为佛教诗人。马鸣菩萨出生在中印度舍卫国的一个婆罗门家族,和贵霜王朝的迦腻色迦王关系深厚。最初,马鸣学习的是外道教法,后来与一位僧人辩论,感觉对方所说的更为正确,因此皈依了佛门。由于对佛教的奉献卓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