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柱 [ mǎ yuán zhù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mǎ yuán zhù ] 东汉马援征服交趾,立铜柱以为汉南边疆界的标志。见《后汉书.马援传》'峤南悉平'李贤注引晋顾微《广州记》。后因以'马援柱'﹑'马柱'为典实。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后汉书·马援传》载有伏波将军马援在交趾地区平定征氏姐妹叛乱之事,却未详载于此立铜柱之事,最早提及马援铜柱见于西晋张勃的《吴录》曰:“象林有小洲,生柔金,自北向南行三十里有西属[屠]国,人自称汉子孙,有铜柱,云汉之疆场之表。”虽然这里没有明显指出“铜柱”为马援所立,但是铜柱与西屠国接壤以及汉子孙...
历史典故2877:马援铜柱 马援铜柱:表示建功立业。出自《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马援〉:援将楼船大小二千馀艘,战士二万馀人,进击九真贼征侧馀党都羊等,自无功至居风,斩获五千馀人,峤南悉平。唐·李贤注引《广州记》曰:「援到交阯,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水经注》卷...
“铜柱折交趾灭”中的铜柱在哪里?为何越南人认为马援铜柱是伪史晨星历史 立即播放 打开App,流畅又高清100+个相关视频 更多 9.1万 254 04:40 App 越南博主疯了,越南人觊觎两广并不是我们玩梗!! 39.1万 321 02:07 App 南宁大屠杀后,宋朝出兵30万报复,以致越南境内尸体阻塞河道3天 10.5万 154 04:22 App ...
历史典故> 马援柱 同“马援铜柱”。明 莫止《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君不见马援柱,孔明碑,剥落黄蒿里,千年莓苔待君洗。” 马援柱相关 禽戏 禽海 禾头生耳 禾尽偃 禾弟 禾生耳 禾黍 禾黍之伤 禾黍之悲 禾黍伤情 禾黍伤萎 禾黍故宫 ...
按张勃为孙吴至西晋时人,其书成于吴亡之后,此时距离马援征交趾,亦已经过去了约两百四十年,相当于今天到乾隆中期的距离。然后世多以“马援铜柱”“马柱”为典实,视如南疆界限标志,史不绝书,历代骚人墨客更对这一“历史古迹”情有独钟,题咏相续。近世学者陈登原尝抄撮相关记载,汇置一处,按语谓“马援...
明代洪武年间,思明州土官黄广成提到其南部有马援铜柱,元末动乱时越南人北犯,推至铜柱以北200余里。这一位置大约在友谊关以东、宁明以南地区。《太平寰宇记》引《岭表录》记载,爱州军宁县境内有马援铜柱,唐代韦公干曾试图熔炼此柱,但被当地居民阻止。《新唐书。环王传》和《太平寰宇记》卷一七六...
马援柱是什么意思,马援柱拼音,马援柱近义词,马援柱反义词 马援柱mǎ yuán zhù 词语mǎ yuán zhù 注音ㄇㄚˇㄩㄢˊㄓㄨˋ 引证解释 东汉 马援 征服 交趾 ,立铜柱以为 汉 南边疆界的标志。见《后汉书·马援传》“嶠南悉平” 李贤 注引 晋 顾微 《广州记》。后因以“马援柱”、“马柱”为典实。
在古代诗文中,马援铜柱作为重要的地理标志,频繁被提及,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明诗人莫止在《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中写道:“君不见马援柱,孔明碑,剥落黄蒿里,千年莓苔待君洗。”这里的马援柱,象征着边疆的稳定与历史的沉淀。清朝诗人丘逢甲在《寄兰史晓沧菽园用晓沧韵》中也提到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