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哈瑞·马丁松(Harry Martinson),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仅限于其诺奖得主身份和随后的自杀。1974年,瑞典文学院把诺贝尔文学奖同时授予马丁松和他的瑞典同胞雍松(Eyvind Johnson),此举曾引发轩然大波:不仅因为他俩本来就是瑞典文学院的成员,而且也由于当年有格林、纳博科夫等所谓“更为出色”的人选。 马丁松四年后...
嘿,朋友!给你找了个不错的资源 赶紧点击[《阿尼阿拉号[精品]》哈瑞·马丁松.epub]去看看吧,相信你会喜欢的。 希望这个资源能解决你的问题。还有其他实用的资源想让我推荐不?
黄昏三月冬末春初,夜幕初垂,冰雪刚溶。男童们在他们雪砌的屋子燃一根蜡烛,对一个在隆隆过往的黄昏列车内的旅客来说,这是一段回绕着灰暗时光的鲜红记忆,不断地召唤着,自那刚苏醒了的死沉沉树林。从前的游子一直没有还乡,他被那些渔火与时光拖住,一生漂流在外。张错 译夜俯身看吧!井里有星星。璀璨的...
哈瑞·马丁松(瑞典)的诗 ‖《十九首》 哈瑞·马丁松(Harry Martlnson,1904-1978)瑞典诗人。生于瑞典南部的卜洛金,5岁丧父,6岁时母亲离家移居美国,他成为各教区轮流收养的孤儿。15岁当海员,随船跑遍南美及印度。此后他漂泊无定,浪迹天涯,被称为“文学界的流浪儿”。1926年,以海员生涯为题材,发表处女诗集《鬼船...
《梵高的灵魂》不属自然诗之列,还是将它推出,意在指示马丁松艺术表现探索之路上的另一同道。 “捕捉茎杆对太阳的鞠躬/于烈火般的橘色和猩红。/悄悄将画刷潜入灌木丛,/在那儿粘上些蓝色/你坚信的眼睛圆点。/快速从篱笆的螺线绿里走出/好逮住草上橘黄的漂移...
哈里·埃德蒙·马丁松(Harry Edmund Martinson ,1904年5月6日-1978年2月11日)是瑞典文学界一颗璀璨...
#全球诗选# 【哈瑞·马丁松(瑞典)的诗 ‖《十九首》】 哈瑞·马丁松(Harry Martlnson,1904-1978)瑞典诗人。生于瑞典南部的卜洛金,5岁丧父,6岁时母亲离家移居美国,他成为各教区轮流收养的孤儿。15岁当海员,随船跑遍南美及印度。此后他漂泊无定,浪迹天涯,被称为“文学界的流浪儿”。1926年,以海员生涯为题材,...
随着长篇幻想史诗《阿尼阿拉号》中文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版)的出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最早的环保作家和生态主义诗人哈瑞·马丁松与中国读者见了面。 尽管马丁松是瑞典文学的经典作家,是瑞典文学界公认的继斯特林堡之后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但他在中国并不为许多人所知;即使在世界上,马丁松的知名度也不那么高...
这位写作者,终身在自然的文学世界里流浪,他是全世界最早的环保作家和“生态主义”诗人,在很多年前,就预见了人类的疯狂可能导致的毁灭。他是瑞典人哈瑞·马丁松。 哈瑞·马丁松,是谁?1904年出生,1978年自杀身亡。他长期处于社会底层,是家庭的弃儿,是水手和伙夫,他曾在农庄间辗转,在大洋和大洲间游荡,往往在路上。
哈里·马丁松,1904年出生在瑞典南部布莱金厄省。7岁成为孤儿,16岁开始在外国轮船上当司炉工、水手,到过印度、南美洲等地,是个自学成名的作家。马丁松早期的诗集有《鬼船》、《现代抒情诗选》、《游牧人》等,反映了作家悲惨的童年和艰苦的经历,也阐述了自己的生活哲学:人的生活应不断更新。中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