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苓采苓,首阳之巅。 出自先秦诗人诗经的《采苓》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 人之为言,苟亦无信。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 人之为言,苟亦无与。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 人之为言,苟亦无从。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人...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参考注释: ①苓:通“蘦”,一种药草,即大苦。毛传:“苓,大苦也。”沈括《梦溪笔谈》:“此乃黄药也。其味极苦,谓之大苦。”俞樾《群经评议》:“人盖托物以见意,苓之言怜也,苦之言苦也。”旧注或谓...
《诗经·采苓》篇主要表达了劝人不要听信谗言的主旨。以下是具体分析:诗歌内容:该篇通过“采苓采苓,首阳之巅”等三章的反复咏叹,描述了在首阳山不同位置采摘植物的情景,并以此作为引子,引出“人之为言,苟亦无信/与/从”的告诫。告诫内容:诗中明确提到“苟亦无信”、“苟亦无与”、“苟...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参考注释: ①苓:通“蘦”,一种药草,即大苦。毛传:“苓,大苦也。”沈括《梦溪笔谈》:“此乃黄药也。其味极苦,谓之大苦。”俞樾《群经评议》:“人盖托物以见意,苓之言怜也,苦之言苦也。”旧注或谓此苓为甘草,...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来自诗经的诗:《采苓》,全诗如下: 首发 诗经 None None 295 诗篇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
甘草的叶子,在初生时亦可吃。清吴其濬说,“《诗经》:采苓采苓,首阳之巅。首阳在今蒲州府。晋俗摘其嫩芽,溲面蒸食,其味如饴。疑采苓亦以供茹也。”和面一起吃,大约乃一种拌面,叶之饴,面之润,倒是好的搭配。至于吴其濬“疑采苓亦以供茹”,却不必疑,我采来甘草即生嚼之了。
在《诗经》中,这几句诗描述了采集甘草的过程,并通过甘草的采集隐喻了对虚假言论的警惕。首阳山,是古代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地点,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高地,更象征着道德和真理的高地。诗中的“采苓苓”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物的赞美,同时也象征着对真实、纯净事物的追求。“为(音wei3伪)言”一词,...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wěi)言,苟亦无信。舍旃(zhān)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注释】〔1〕苓:通“蘦”,一种...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 人之为言,苟亦无信。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 人之为言, 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 人之为言,苟亦无从。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释文] 悠然采大苦,就在首阳巅...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兴也。「苓」,药草也。其为苓者,非为苍耳、为甘草、为茯苓、为朽木之菌,皆曰「苓」也。采苓者必求之于僻远之地,故因之起兴,以为凡听人言,必加审察,不可轻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谓姑舍置之,未可遽以为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