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以采摘苓草起兴。 首阳之巅:首阳,山名,位于今山西永济县南部,又称雷首山。巅,山顶。这句描述的是首阳山的山顶。 整句字面意思为:翻山越岭采摘茯苓,在首阳山顶伫立。 文化背景和寓意 背景:《采苓》是一首劝谏别人的诗,意在告诫人们不要听信谣言,更不要跟着谣言妄说、妄动。诗中共三章,每章都以采摘...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 出自先秦诗人诗经的《采苓》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 人之为言,苟亦无信。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 人之为言,苟亦无与。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 人之为言,苟亦无从。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人...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参考注释: ①苓:通“蘦”,一种药草,即大苦。毛传:“苓,大苦也。”沈括《梦溪笔谈》:“此乃黄药也。其味极苦,谓之大苦。”俞樾《群经评议》:“人盖托物以见意,苓之言怜也,苦之言苦也。”旧注或谓此苓为甘草,...
《诗经·采苓》篇主要表达了劝人不要听信谗言的主旨。以下是具体分析:诗歌内容:该篇通过“采苓采苓,首阳之巅”等三章的反复咏叹,描述了在首阳山不同位置采摘植物的情景,并以此作为引子,引出“人之为言,苟亦无信/与/从”的告诫。告诫内容:诗中明确提到“苟亦无信”、“苟亦无与”、“苟...
在《诗经》中,这几句诗描述了采集甘草的过程,并通过甘草的采集隐喻了对虚假言论的警惕。首阳山,是古代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地点,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高地,更象征着道德和真理的高地。诗中的“采苓苓”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物的赞美,同时也象征着对真实、纯净事物的追求。“为(音wei3伪)言”一词,...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wěi)言,苟亦无信。舍旃(zhān)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注释】〔1〕苓:通“蘦”,一种...
伯夷、叔齐是忠信节义之典范。 这首诗以采苓于首阳之巅来起首,亦有形成强烈对比的用意。至今每过首阳,我总会想到这两位先民的信义与倔强。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主旨: 语重深长 重章叠句 劝人不要轻易听信谗言 谗言不可信。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如何起兴伪言不可信? 回:1. 【苓】:古为甘草,而且大苦。 2. 【首阳】:首阳山。即 今山西永济县南。 3.【为】:是“伪”的借字。为言 即是“...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 人之为言,苟亦无信。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 人之为言, 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 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 人之为言,苟亦无从。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释文] 悠然采大苦,就在首阳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