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茶文化久远漫长的发展史上,无疑是历代文人最先培养起对茶这种饮料的独特感觉,最先体会茶之神韵;同时,文人在品茗过程中不断雅化茶事,使饮茶这种普通的生活方式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从而实现精神与物质的高度统一;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文人不断丰富茶文化的内涵,引领茶文化的潮流,规范茶文化的发展方向。历代文...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
但在宫廷里,茶继续其奢华形式的创新,乾隆皇帝亲自创设了“三清茶宴”对外,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也影响着世界历史。🌱 民国的饮茶复兴民国时期,受战乱的影响,茶产业和文化陷入低谷,但也出现了一批现代茶人,为中国茶叶的复兴奠定了现代性基础。如吴觉农,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业专业,又在福建武夷山...
《茶经》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部茶书,它系统总结了唐及唐以前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书中,陆羽将茶烹煮而饮,这也是当时主流的饮茶方法。“将茶饼在火上炙烤,去除潮气,随后碾成茶末,过筛,此时的茶叶成了细细的茶粉。”钟文介绍起陆羽所用的煎茶法。煮茶时讲究“一沸、二沸、三沸”,一沸加盐,二沸将水舀...
这种方法也称为撮泡法,不仅简便,而且保留了茶叶的清香味,受到讲究品茶情趣的文人们欢迎。这是我国饮茶史上的一次革命,泡茶所用的茶具和方法也简化了很多,更利于茶文化的传播。 最典型的撮泡法是形成于明代完善于清代至今盛行于闽、粤、台沿海一带的“工夫茶”。工夫茶是乌龙茶特有的泡茶方式。
🍵 中国饮茶发展史: 隋唐以前:人们主要是煮茶喝,这种方式简单原始,对茶叶几乎无加工,对器具也无特殊要求。 唐代:煎茶法开始流行,人们将茶叶制成茶饼储存,需要饮用时再取出炙烤、碾碎,用沸水冲泡,并加入其他辅料饮用。 宋代:点茶法成为主流,点茶的方式更为精致,还发展出“斗茶”的比赛形式。
考古遗迹证明中国饮茶史长达数千年 很多人都知道河姆渡遗址曾经出土过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水稻,而世界上第一棵茶树也很可能出自河姆渡文化。201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在杭州召开“田螺山遗址山茶属植物遗存研究成果发布会”,正式宣布:2004年在田螺山出土的疑似山茶属植物遗存,经专家综合...
宋元时期饮茶以点茶法为主流,点茶法源于煎茶法。煎茶是在鳆(或铫)中进行,待水开了后再将茶末加入到沸水中,在沸水中经短时间煎茶后,用瓢将茶水舀到茶碗中饮用。关于唐宋煎茶,大文豪苏东坡曾作有茶诗若干记录之。(苏轼茶诗之一:《汲江煎茶》一首)点茶法则是先将茶末置于茶碗中,然后将沸水不断注入茶盏中...
《三国志》中有东吴君主孙皓“赐茶茗以当酒”的故事,东晋《中兴书》有吴兴太守陆纳曾以茶和水果招待将军谢安的记述。这些都说明在魏晋时期,饮茶之风迅速推广到全国。到了南北朝以后,士大夫们为了逃避现实,整日作诗品茶,使茶叶消费激增,茶在南方成为普遍饮品。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事大兴”,唐代茶业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