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青岛市博物馆邀请北京故宫博物院书画鉴定家徐邦达来馆鉴定书画,徐先生从未清理好的书画中慧眼识珠,发现了《食鱼帖》,并在1979年撰写《古摹怀素“食鱼帖”的发现》一文。“文革”后落实政策,青岛市博物馆将此帖重新装潢,退还给了丁家。此后在2000年嘉德秋拍中,《食鱼帖》亮相,被称作“迄今为止最旧...
怀素《食鱼帖》,书法高华圆润,放逸而不狂怪,笔墨精彩动人,使转灵活,提按得当。史载怀素性疏放,不拘细行,怀素在此帖中大谈食鱼吃肉,表达了他对封建世俗和宗教戒律的蔑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食鱼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创作的一幅草书作品,亦称《食鱼肉帖》。该帖以白麻纸本墨迹书写,纵29厘米,横51.5厘米,共8行56字,内容记录了怀素在长沙食鱼及到长安后食肉的生活片段。此帖书法高华圆润,笔墨精彩动人,放逸而不狂怪,提按得当,使转灵活,展现出怀素独特的艺术风格。尽管有评论家认为其笔画...
出去闲走,在书店里买得文物出版社新刊的唐怀素《食鱼帖》真迹,非常高兴。这帖只不过草书八行,五十六字。字写得好,文字尤为有趣。“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实疏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羸也。九日,怀素藏真白。”...
怀素《食鱼帖》高清欣赏 怀素的《食鱼帖》是一幅水墨白麻纸本的手卷,尺寸为34.5×52.4厘米。这幅作品虽有些破损和模糊,但其墨色依然浓润,神采不减。它的书法风格高华圆润,既放逸而不失节制,笔墨生动,使转自如,提按得当。整体风格介于《苦笋帖》和宋拓本《律公帖》之间,结字也近似于宋临本《自叙帖》...
怀素《食鱼帖》怀素《食鱼帖》,白麻纸本手卷,尺寸34.5×52.4厘米。钤有“希字半印”、“军司马...
《食鱼帖》是这样写的: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实疏。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羸也。九日,怀素藏真白。怀素幼时出家,“老僧”是指他自己。在长沙时,他是吃鱼的,后来到了长安城,没有鱼吃,就只能吃肉了。僧人吃肉,被凡庸之人...
高清碑帖丨唐怀素《食鱼帖》 《食鱼帖》,水墨白麻纸本,手卷。尺寸:34.5×52.4CM。引首米汉雯书“翰珍”。怀素《食鱼帖》略有破损模糊,但是“墨色浓润,神采不失”。书法高华圆润,放逸而不狂怪,笔墨精彩动人,使转灵活,提按得当,风格在真迹《苦笋帖》、宋拓本《律公帖》等之间,结字亦近宋临本《自叙帖》。亦...
整个食鱼帖上面其实可以说是寥寥数语,但非常好地勾勒出一个饮酒食肉的怪僧怀素,一个典型的洒脱狂放的老僧形象。细看《食鱼帖》的字体,没有丝毫遮掩的地方,怀素下笔如有神助,笔法超脱章法,将整个自然的笔法技巧融入到自己的感情之中。很多好的书法最高明的地方就是作者能驾驭自己的感情,在感情的上面写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