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食鱼帖》,书法高华圆润,放逸而不狂怪,笔墨精彩动人,使转灵活,提按得当。史载怀素性疏放,不拘细行,怀素在此帖中大谈食鱼吃肉,表达了他对封建世俗和宗教戒律的蔑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食鱼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创作的一幅草书作品,亦称《食鱼肉帖》。该帖以白麻纸本墨迹书写,纵29厘米,横51.5厘米,共8行56字,内容记录了怀素在长沙食鱼及到长安后食肉的生活片段。此帖书法高华圆润,笔墨精彩动人,放逸而不狂怪,提按得当,使转灵活,展现出怀素独特的艺术风格。尽管有评论家认为其笔画...
《食鱼帖》是有纸本墨迹留下来的,原本是山东潍坊丁氏家族收藏,后来丁家迁至青岛,这“传家宝”也辗转到了青岛博物馆。20世纪70年代末,故宫博物院徐邦达先生从青岛博物馆“未清理好的”一堆物品中意外发现了它,恰若无意中捞到了一条大鱼。后来,《食鱼帖》被归还给丁氏家族。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过眼要录》中...
《食鱼帖》释文: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实疏。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羸也。九日怀素藏真白。文徵明赞:“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有人说,一个人年纪不到境界不到,玩不了味,也玩不了物,连玩家也玩不...
《唐怀素草书食鱼帖》,来源于古旧书店,帖本保存完好,内容无缺失,纸张岁月微黄,内页字迹清晰,品相尚好,版于1979年5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可供学书者临摹学习使用,特分享给大家。 怀素(公元725—785年)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字藏真。他原姓钱,湖南长沙人。
怀素《食鱼帖》高清欣赏 怀素的《食鱼帖》是一幅水墨白麻纸本的手卷,尺寸为34.5×52.4厘米。这幅作品虽有些破损和模糊,但其墨色依然浓润,神采不减。它的书法风格高华圆润,既放逸而不失节制,笔墨生动,使转自如,提按得当。整体风格介于《苦笋帖》和宋拓本《律公帖》之间,结字也近似于宋临本《自叙帖》...
他的“草圣“人生,像极了“初始平淡——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书道修行,而从《食鱼帖》似乎可窥见他晚年书风转变的来由。怀素于长安所作的《食鱼帖》,应当是他久处风痛疾病的困扰时,写给圈中好友以回复邀约的一件便札。寥寥几行写得精神饱满,飞动连绵,墨色淋漓,时见一笔书之势。风格介于《自叙》与...
整个食鱼帖上面其实可以说是寥寥数语,但非常好地勾勒出一个饮酒食肉的怪僧怀素,一个典型的洒脱狂放的老僧形象。细看《食鱼帖》的字体,没有丝毫遮掩的地方,怀素下笔如有神助,笔法超脱章法,将整个自然的笔法技巧融入到自己的感情之中。很多好的书法最高明的地方就是作者能驾驭自己的感情,在感情的上面写出好...
释文: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实疏。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羸也。九日怀素藏真白。 此作为启功先生临写的怀素草书《食鱼帖》,纵览全局,如观大江东去,湍流激荡,汹涌澎湃,势不可挡;细而察之,其点画布白,使转连断,又翰不虚动,笔不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