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撰写文章记叙飞夺泸定桥之战的,是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彭加伦写的亲历记《飞夺泸定桥》,收录在《红军长征记》(1937年2月在延安编纂完成)一书中,该书于1942年正式出版。彭加伦的文章应该是在1937年2月以前完成的。 彭加伦 《飞夺泸定桥》一文是对飞夺泸定桥过程的叙述方式及关键细节上的用词,为后来...
面对这艰难的任务,红军战士没有放弃,就这样在暴雨之中和自然灾害做搏斗,最终于29日凌晨6点到达了泸定桥。不过等到红军战士到的时候,此时江面上只剩下了13条黑漆漆的铁索,桥上的木板已经被刘文辉撤走了,而敌人就在桥对岸架起了机枪守着甚至还嚣张的喊着有本事你们飞过来啊。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没有惧怕,...
可以说,红军围绕夺取泸定桥实施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堪称根据严峻形势实事求是、随机应变打出的一套“组合拳”。无论抢夺安顺场还是飞夺泸定桥,红军都将机动作战灵活、迅速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其强攻掩护渡河的打法更是深谙“以局部优势火力猛攻敌...
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奔袭一天一夜,疾行240里,冒着枪林弹雨,在桥面铺板被拆毁的铁链上攀爬,“飞夺泸定桥”,开辟出中央红军的北上通道。图为现场教学环节。泸定县委宣传部供图 大渡桥横铁索寒!历经时间磨砺,泸定桥所承载的勇士们强渡天险的故事被深深刻印在了泸定县,这既是珍贵的红色资源,更是宝贵的...
红军长征是一次重大的战略转移, 关系着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飞夺泸定桥是其中一次重大的战役,当时红军强渡大渡河成功,准备往泸定桥行进,驻扎在泸定桥的川军将桥板拆下,只留下了铁索,红军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成功夺下桥头,并与支援部队一起占领了泸定桥,这次战役的成功为红军赢来了未来。此战胜利...
28日晚,他们接到最新消息:必须在明天夺下泸定桥!与此同时,刘文辉的紧张情绪也上升。蒋介石甚至亲自打电话给他,要求立即炸毁桥梁。他们都知道泸定桥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没有桥,红军即使有翅膀也无法渡河。然而,刘文辉接听主席的电话后,并未立即发布命令。他不愿意破坏桥梁,却又担心受到蒋介石的指责。同时,...
△红军飞夺泸定桥油画 5月29日下午4点,夺取泸定桥的战斗正式打响。由22名突击队员组成的夺桥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奋力攀上湿滑的铁链,向对岸发起进攻。时任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巡视员王敬群:他们就是爬这个铁索,前面的连爬索打仗夺桥,第二个连扛着桥板,一前一后搭着桥板。就在突击队正要接近...
最后则是据说国军收到了密报,在红军背后还有一支追击的国军队伍,所以他们不敢炸桥,否则根本无法支援友军。但事实却是,这支队伍根本就不存在,而泸定桥留下的铁链和木板则给我军创造了飞夺泸定桥的条件。当然了,整个过程依旧充满了血腥与残酷,我军在枪林弹雨中边搭桥边推进,在付出惨痛的伤亡后,才成功抢占了...
飞夺泸定桥的整个过程 1935年5月26日上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来到安顺场商量如何使全军两万多人渡过大渡河。大渡河两岸悬崖峭壁,地势险峻,河流湍急,河面宽达200多米,当时只有三只小船,来回一趟需要一个小时,全军渡过需要一个月左右,可是后面还有追兵,形势万分紧迫,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