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29日,长征中的红军夺取了泸定桥,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当时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的彭加伦以一篇题为《飞夺泸定桥》的短文记述了这段战事,收录在1937年2月于延安编成、1942年正式出版的《红军长征记》中。作品原文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
《飞夺泸定桥》是刘国枢于1959年创作的油画,现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该画作描绘了连长廖大珠带领21名勇士夺取泸定桥的英雄壮举。作品主色调采用了苍黄和黑褐。河水湍急,群山陡峭,天空昏沉,画面苍茫大气、庄严肃穆。画家用笔用色奔放,河面、桥梁、两岸构成一个具有高度审美的几何图形,传递出一种稳固的力量...
突击队员们奋不顾身冲进火海,迅速扑灭大火,夺取并控制了泸定桥。 △为纪念22名勇士而设立的红军飞夺泸定桥雕塑 从强渡大渡河到飞夺泸定桥,长征中的红军再一次展示了绝处逢生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不仅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也创造了人类挑战极限的奇迹,为中央红军继续北上开辟了通道,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
指导员:好,敌人睡觉咱们走,告诉战士们,敌人宿营了,我们要抓紧机会,明天破晓赶到泸定桥。 △红军长征路线图以及强渡大渡河与飞夺泸定桥相关位置 兵贵神速,谁先到一步,谁就会占得先机。中央红军迅速作出反应:提前一天夺桥!命令,也由“十万火急”变成了“万万火急”。 时任红...
泸定桥,是飞驾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境内大渡河上铁索桥,始建于1705年9月,长为103.67米,宽为3米,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该桥因“飞夺泸定桥”战斗闻名中外。 图片选自网络 “飞夺泸定桥”包含“飞”和“夺”两件事情。其一是“飞”,其二是“夺...
红军赶到时,川军已把桥上木板抽掉了,只剩下玄黑冰冷的铁索悬在那里,桥的那头,又有敌人把守。 红军飞夺泸定桥进军线路及敌军布防示意图 泸定桥东端即是泸定城。这座城一半在东山上,一半贴着大渡河岸。城墙高两丈有余,西城门正堵着桥头,过桥必须通过此门。城里驻着两个团的敌人,山坡上修筑了严密的工事,...
英籍华人作家张戎在其出版物中称:“其实,在泸定桥根本没有战斗。红军到达时,泸定桥没有国民党军队把守”,她认定“飞夺泸定桥”纯系虚构。张戎还说她曾采访过当地一位93岁的妇女,这个老人说红军“阴一炮,阳一枪地打过去”,然后“慢慢过完桥”,过桥时“没有打”。作者竟然没有记载下史料提供者姓名,治学态度显然...
飞夺泸定桥发生在强度大渡河之后的5天,这一站比起强度大渡河,还要惊险一些。因为我军部分队伍度过大渡河后,给了国军极大的压力,但蒋介石知道,仅靠那个渡口红军绝不可能迅速度过大渡河,因此在这泸定桥前后,国军也安排了不少人进行防护。但当时的指挥官刘文辉虽然知道红军必然要抢占这座桥,却始终没有对这座...
右纵队也几乎是同一天内逼近泸定城,向敌军杨开诚团发起攻势,有力策应对岸红四团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二、战斗过程 泸定桥位于泸定城西边,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这是一条由铁索建成的古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是四川和康藏地区来往的咽喉要道。铁桥全长一百零一米,宽两米多,用十三根铁索连接东西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