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了解到,9月4日上午,全国首个“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项目“伏羲一号”在广东汕尾正式投产,预计投产后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年产值可达5400万元。“伏羲一号”建设在距离汕尾海岸11公里的中广核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中心场区,养殖水体达到6.3万立方米。在这片海域既能发电、又能养鱼,实现...
本报北京7月1日电 (记者丁怡婷)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国能共享号”日前投产,在浮式海上风电领域开创了“水下养鱼、水上发电”的海洋经济开发应用场景。该项目位于福建莆田南日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投产后,风电机组满功率运行一天可发电9.6万千瓦时,一个养殖周期的鱼品收入可...
为保障风渔融合项目施工全过程有序进行,莆田海事部门提供“一对一”水工专员服务,项目安装前指导施工单位优化通航安全保障方案,高效办理水上水下活动许可等业务。同时,在平台吸力锚筒、锚链安装、浮式风机整体拖带、海缆敷设、等环节期间,海事部门安排海巡船艇现场巡航警戒,运用船舶交管系统做好海上交通组织,播发航...
今天(28日),在福建莆田南日镇海上风电场,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正式投产。平台不但能产生绿色电力,还是一座“蓝色粮仓”,实现了发电养鱼两相宜。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随着直径130米的巨大叶轮缓缓开始转动,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海上平台“国能共享号”正式投产,为千家万户带来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所谓风渔...
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投产 6月28日,国家能源集团“国能共享号”平台投产,这是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平台位于福建莆田南日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浮式海上风电领域开创“水下养鱼、水上发电”的海洋开发新场景,推动形成“绿色能源+蓝色粮仓”的新模式,为深远海绿色能源立体开发、海洋资源集约利用提供...
这是9月2日拍摄的中广核“伏羲一号”风渔融合网箱平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在4日举行的平台投运大会上记者获悉,“伏羲一号”位于汕尾中广核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中心场区,距离汕尾海岸约11公里,由网箱主体结构和上建平台两部分组成。其中网箱主体结构长70米、宽35米,水深约25.7米,养殖水体达...
6月28日,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国能共享号”投产,在浮式海上风电领域开创了“水下养鱼、水上发电”的海洋经济开发应用新场景,为深远海绿色能源立体化开发、海洋资源集约利用提供技术储备。该项目位于福建莆田南日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采用三立柱半潜式平台,平台上安装一台4兆瓦...
6月28日,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国能共享号”正式投产,在浮式海上风电领域开创“水下养鱼、水上发电”新场景,风渔融合的海洋经济开发新模式照进现实。这种“绿色能源”和“蓝色粮仓”的创新结合有哪些技术亮点?它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提供了哪些经验?本报记者去项目现场作了探访。在...
全国首个“风渔融合”海洋牧场闪亮登场啦!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
3.挪威海岸渔村的风渔融合方案 挪威是世界著名的渔业大国,其许多海岸渔村也在探索风渔融合的可行性。在挪威的一座海岸渔村,通过在渔船和渔业设施周围的海域布置风能发电装置,为该地区的渔船和港口设施提供清洁能源,并为渔民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 4.日本瀬戸内海的风渔融合实践 日本瀬戸内海地区是著名的渔业产区,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