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23日)从国家能源集团获悉,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国能共享号”在福建莆田南日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正式收获首批水产品,标志着“绿色能源+蓝色粮仓”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取得圆满成功。平台所处的海域离岸30公里,水深35米,属于外海海域,水质好、流速快、空间大,有利于出品高质量的水产品。此次渔获...
“国能共享号”平台系固设备为9条长431米的无档锚链,每个立柱连接3条系泊缆,可保障风渔融合平台在海上风力达到60米/秒(即17级以上台风)的情况下仍能安全平稳生产。为保障风渔融合项目施工全过程有序进行,莆田海事部门提供“一对一”水工专员服务,项目安装前指导施工单位优化通航安全保障方案,高效办理水上水下...
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了解到,9月4日上午,全国首个“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项目“伏羲一号”在广东汕尾正式投产,预计投产后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年产值可达5400万元。“伏羲一号”建设在距离汕尾海岸11公里的中广核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中心场区,养殖水体达到6.3万立方米。在这片海域既能发电、又能养鱼,实现...
近日,龙源电力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国能共享号”在北京顺利通过权威专家组结题验收。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海洋经济立体开发领域实现了新突破,为全球海洋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中国方案”。图为福建莆田南日岛海域的“国能共享号”由行业权威专家组成的验收团队深入项目现场,对“国能共享号”各项性能指标...
2024年9月4日,全球单体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中广核“伏羲一号”正式在广东汕尾建成投运,并完成首批养殖鱼苗投放,该项目可正面抗击17级超强台风,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400万元,对于我国“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据悉,“伏羲一号”位于汕尾中广核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中心场区...
本报北京7月1日电 (记者丁怡婷)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国能共享号”日前投产,在浮式海上风电领域开创了“水下养鱼、水上发电”的海洋经济开发应用场景。该项目位于福建莆田南日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投产后,风电机组满功率运行一天可发电9.6万千瓦时,一个养殖周期的鱼品收入可...
今天(28日),在福建莆田南日镇海上风电场,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正式投产。平台不但能产生绿色电力,还是一座“蓝色粮仓”,实现了发电养鱼两相宜。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随着直径130米的巨大叶轮缓缓开始转动,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海上平台“国能共享号”正式投产,为千家万户带来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所谓风渔...
中广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是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的理事单位。2024年9月4日,中广核汕尾“伏羲一号”风渔融合项目正式投运,并完成首批养殖鱼苗投放,该项目可正面抗击17级超强台风,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400万元,对于我国“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融合发展...
6月28日,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国能共享号”投产,在浮式海上风电领域开创了“水下养鱼、水上发电”的海洋经济开发应用新场景,为深远海绿色能源立体化开发、海洋资源集约利用提供技术储备。该项目位于福建莆田南日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采用三立柱半潜式平台,平台上安装一台4兆瓦...
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了解到,9月4日上午,全国首个“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项目“伏羲一号”在广东汕尾正式投产,预计投产后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年产值可达5400万元。 “伏羲一号”建设在距离汕尾海岸11公里的中广核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