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引汤是一副中药方剂,由大黄、干姜、龙骨等组成,主治癫痫、风瘫等,出自《金匮要略》卷上。药品介绍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金匮要略·中风篇》:“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能治者,此汤主之。”【异名】紫石煮散(《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癫痫汤(《普济方》卷三七八)。【组成...
风引汤的功效与作用是疏风解表,和中止痛。配方:荆芥、防风、白芷、牛蒡子、黄芩、石膏、甘草、生姜、大枣等药材组成。 1. 风引汤的主要功效与作用:疏风解表,和中止痛。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鼻塞,咳嗽,咽痛等症状。此外,风引汤还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等症状。 2...
凡是五脏火热炽盛,血热上升,引起中风瘫痪、癫痫儿惊风、瘛疭等病均宜用风引汤。 风引汤的症状表现为麻木不仁,头晕眼花,面部震颤,中经络而动血,痰热内扰,肝阳化风,类似脑充血等等内风之癫癎瘫晕颤所因于热证者,风引汤寒温并用,清热燥湿,辛散邪气护正气。因此,风引汤治...
《外台秘要》卷十九引唐临方:风引汤 异 名风引大豆汤 组 成大豆3升,附子3两(炮),枳实(炙)4两,泽泻4两,橘皮4两,甘草(炙)2两,茯苓2两,防风2两。 用 法风引大豆汤(《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主 治脚气,痹满上气,遍身胀,膝疼,并去风湿痛。
风引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十四。主治惊邪风痫,医所不治者。组成 大黄(锉,炒)、干姜(炮)、龙骨各四两,桂(去粗皮)三分,甘草(炙)、牡蛎(熬)各半两,凝水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滑石各一两半。用法用量 上?咀,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
风引汤 01 风引汤全方十二味药:石膏、寒水石、滑石、甘草、大黄、龙骨、牡蛎、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桂枝、干姜。 风引汤,除热瘫痫。 本方为镇心肝、息风阳之剂。方中用石膏、寒水石、滑石、甘草,为有名的三石汤,用寒凉以清火,辛凉以散风热。
大风引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妇人大全良方》卷三。具有疏风散寒,温补气血之功效。主治妇人中风。组成 小风引汤加麻黄、苁蓉、附子、当归、羚羊角各等分。用法 上㕮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加生姜三片,杏仁五个(去皮尖,捶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功用 疏风散寒,温补气血。主治 妇人中风。方义 ...
风引汤《金匮要略》 【原文】风引[1]汤:除热瘫痫[2]。(金匮中风) 大黄 干姜 龙骨各四两 桂枝三两 甘草 牡蛎各二两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两 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疭[3],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
I导读:风引汤主治瘫痫之因于热者,其旨在清热泻火,潜阳熄风,本篇4则医案,患者均伴有面红、口苦、耳鸣等肝火上炎之象,可见风引汤对肝阳上亢,肝火夹痰热横窜经络所致诸症者有良效。(导读/千诚) 风引汤的临床应用 作者/程广里 风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