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引汤,中医方剂名。出自《金匮》卷上。具有除热瘫痫之功效。主治《千金》:大人风引,小儿惊痫瘛疚,日数十发,医所不药者。歌诀 中风除热风引汤,龙牡滑石甘桂姜。赤白石脂寒紫膏,大黄泻火除风热。组成 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60g),桂枝三两(45g),甘草、牡蛎各二两(30g),寒水石、滑石、...
风引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十四。主治惊邪风痫,医所不治者。组成 大黄(锉,炒)、干姜(炮)、龙骨各四两,桂(去粗皮)三分,甘草(炙)、牡蛎(熬)各半两,凝水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滑石各一两半。用法用量 上?咀,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
《外台秘要》卷十九引唐临方:风引汤 异名 风引大豆汤 组成 大豆3升,附子3两(炮),枳实(炙)4两,泽泻4两,橘皮4两,甘草(炙)2两,茯苓2两,防风2两。 用法 风引大豆汤(《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主治 脚气,痹满上气,遍身胀,膝疼,并去风湿痛。 宜忌 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酢物。 摘录 《外台...
风引汤的功效与作用是疏风解表,和中止痛。配方:荆芥、防风、白芷、牛蒡子、黄芩、石膏、甘草、生姜、大枣等药材组成。 1. 风引汤的主要功效与作用:疏风解表,和中止痛。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鼻塞,咳嗽,咽痛等症状。此外,风引汤还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等症状。 2...
风引汤 01 风引汤全方十二味药:石膏、寒水石、滑石、甘草、大黄、龙骨、牡蛎、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桂枝、干姜。 风引汤,除热瘫痫。 本方为镇心肝、息风阳之剂。方中用石膏、寒水石、滑石、甘草,为有名的三石汤,用寒凉以清火,辛凉以散风热。
#中医 #经方 #风引汤 #传承中医文化 - 中医李东海于20240328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08.2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风引汤《金匮要略》 【原文】风引[1]汤:除热瘫痫[2]。(金匮中风) 大黄 干姜 龙骨各四两 桂枝三两 甘草 牡蛎各二两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两 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疭[3],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
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巢氏》云:脚气宜风引汤 1 倪海厦——引《黄帝内经》里面说:寒则缩,热则纵。(瘛疭)《金匮实录》 刘献林——方名风引,是取中风牵引(就是瘛疭)的意思。 在众多注解中,这两条注解最...
《金匮要略》风引汤:除热瘫癎。大黄 干姜 龙骨各四两 桂枝三两 甘草 牡蛎各二两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两 右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癎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巢氏云:脚气宜风引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