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当年报考的情况,顾诵芬说:“考完浙大就考清华,考场很远,大家凑了钱,打出租车跑到清华考点,在现在的复旦大学附近。”“清华的题目比较容易,全能答完。所以我很有把握,清华肯定能考上。最后考的是交大。交大的中等,难度在浙大与清华之间,交大也考上...
1976年,针对原设计的不足和缺陷,顾诵芬开始领导歼-8 Ⅰ飞机的设计工作。研究还远没有止步,为了完善机载电子设备、武器和火控系统,1981年5月,顾诵芬被任命为歼 -8 Ⅱ型飞机总设计师,继续带领团队改进优化机型。1984年6月,歼-8 Ⅱ 01 架飞机首飞成功,不久后投入生产。歼-8型系列飞机的研发标志着我国航空...
家里长期不开伙,压缩饼干、军用罐头多年常备在顾诵芬的办公桌旁。同事们都记得,一辆摔得只剩下一个把手的自行车,忙碌的顾诵芬骑了很久很久。 1986年,顾诵芬从沈阳调任北京,从具体型号设计和研制现场来到航空工业科技委、中国航空研究院,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到中国...
△顾诵芬从小爱玩汽车、火车、坦克 炮火中与飞机结缘 让顾诵芬魂牵梦绕一辈子的就是这两个字“飞机”。他出生于江苏苏州书香世家,5岁那年,父亲顾廷龙应邀到燕京大学任职,全家迁居北京。△在北京全家合影 △在燕京大学适楼前全家合影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疯狂轰炸29军营地,低空中的轰炸机就从顾诵芬家...
1956年,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沈阳飞机设计室成立,26岁的顾诵芬作为首批核心成员,参加了我国第一架自主设计的亚音速喷气式中级教练机“歼教1”的研制工作,并担任气动组组长。在大学时,顾诵芬只学过螺旋桨飞机的设计课程,并不了解喷气式飞机。为解决机身两侧进气难题,他来到北航图书馆从头学起。他回忆道,“...
他叫,顾诵芬。1930年2月,顾诵芬降生,寒冬时节踏雪而来,命中注定是为了这天下,要背负这人间。他五岁爱扛枪,七岁生宏图梦想。那年七七事变,日寇的战机划过头顶,丢下罪恶的炸弹,爆炸所产生的火光,和浓烟仿佛近在咫尺,玻璃窗被冲击波震得粉碎。顾诵芬仰望苍穹,追着硝烟愤怒大喊:我长大了要设计飞机,保卫祖国...
童年的记忆总是铭心刻骨,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选择。顾诵芬就是这样。7岁时那如噩梦般的一场轰炸,好像一下把他炸醒、炸大。也因为这,催生了他毕生为之献身的梦想。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肆无忌惮地盘旋在中国东北、华北的领空,轰炸中国兵营之时,顾诵芬正在燕京大学...
大学毕业时,抗美援朝开始,华东地区航空系的毕业生全部被调到北京工作。在与母亲的离愁中,顾诵芬告别了上海。顾诵芬:是有纠结,但是我更想的还是,正好国家在建航空,我应该在航空的岗位上工作。1967年,顾诵芬参与歼-8战斗机的研制工作。歼-8战斗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款双发高空高速歼击机,黄志千是总设计师,...
那天的经历,永远刻在顾诵芬心头。从那时起,他就立志投身航空事业,保卫祖国的蓝天。相比那个时代大多数同龄人,顾诵芬是非常幸运的。父亲顾廷龙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院国文系,是著名的国学大师;母亲潘承圭出身于苏州的名门望族,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知识女性。这样的家庭,让他有机会从小培养兴趣爱好。哥哥从教会学校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