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一方面让靳辅继续执行计划,另一方面也在心里开始有些动摇:治水真的能按时完成吗?靳辅此时已经年过五十,身体状况也不再如年轻时般健壮。虽然每次督工,靳辅总是身先士卒,带头劳动,但工期一拖再拖,问题依然没有根本解决。康熙二十年,黄河的治理工作依然面临重重困难。靳辅提交了自己治河的最终报告,提出“...
实则,靳辅总结的治水方针,其实与明代治河专家潘季驯十分类似。当然,靳辅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治河方法,比如“寓浚于筑”等皆为创新。康熙认为靳辅的治河方法可行,此后靳辅便开始主持治河工作。动工之后,靳辅命人清理黄、淮两河交汇处的淤泥,即欲想让下流畅通无阻,必须让上流先疏通。康熙十七年,靳辅的治河...
但是也正是因为靳辅的全局观,治黄工程并未如预想的三年就竣工。有司弹劾靳辅治黄耗费巨大,但是年年还有水患,朝中争议巨大。康熙帝当即下令给靳辅革职处分,但康熙在这里玩了一下帝王心术,虽然给靳辅革职,但仍命他戴罪督修,靳辅治河的权力还在。但是到了康熙二十一年,萧家渡再次决口,弹劾靳辅的奏折又多了...
王光裕的倒台为康熙寻找新的治河能臣提供了契机,而这时,靳辅的名字便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般横空出世。《清史稿·靳辅传》中这样记载:“靳辅,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九年以优异学业考授国史馆编修之职。”然而,康熙最初或许并未预料到这位温文尔雅的学者竟会是一位治水的天才;更未曾料到的是,即便是这样...
靳辅,字紫垣,是汉军镶黄旗人。他的祖上是明朝末年迁居辽阳的山东历城人,清朝建立后,他的家族被编入镶黄旗。顺治年间,顺治帝下令设立八旗官学,从八旗子弟中挑选才华出众的青年集中培养,靳辅在顺治九年入官学,随后进入仕途。到了顺治末期,靳辅已经担任兵部员外郎。靳辅在康熙十年升任安徽巡抚,展现了出色的领导...
靳辅治水,主要是治理黄河。从夏朝开始到清朝咸丰时期,黄河一共经历6次大改道,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改道,发生在明朝明孝宗弘治年间。当时,明朝为了漕运的方便,强行截断黄河黄陵岗支流,导致黄河北流决口,黄河水肆虐,自由冲击改道,最后,黄河和淮河交汇,让洪水更加疯狂,造成非常惨烈的后果。所以,到了明朝末年和清朝...
靳辅与陈潢共同绘制的《黄河图》靳辅给康熙打了包票:三年完成治河。然而,真干起来后,他才发现,治河形势之复杂、工程难度之大、人力物力所需之多,远远超出他原先的预计。到了康熙二十年(1680年),三年期限到了,治河工程远未完工,靳辅知道自己话说大了,于是上书自请处分。康熙下旨革了他的职,但又让...
康熙二十六年(1687),靳辅提出在高家堰以东再修一道堤防,导引堰下泄水进入淮安清口,并请停止下河工程,这一设想基本推翻了疏浚下河入海的主张。就在此时,江南道御史郭琇参奏靳辅“治河无功,听信幕宾陈璜,阻挠下河开浚”。户部尚书王日藻则抓住靳辅将涸出...
鉴于靳辅在安徽的治理经验,康熙帝做出了一个果敢的决定:任命靳辅为河道总督,全面负责黄河的治理工作。尽管靳辅是由安徽巡抚的职位晋升而来,但他在河道治理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恰好符合当时的迫切需求。在康熙十六年的三月,靳辅正式就任这一职务。那一天,他并没有表现出过于激动或豪情万丈。治水的艰巨任务就像一座沉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