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辅说:“臣受河工重任,不敢不尽心竭力,以期有朝一日大功告成。今萧家渡工程,至来年正月一定完工。其余河堤,估计用银得一百二十万,逐处修筑,可以完工。”康熙帝追问:“尔从前所筑决口,杨家庄报完,复有徐家沟;徐家沟报完,复有萧家渡。河道冲决,尔总不能预料。今萧家渡既筑之后,他处尔能保其不决乎?河...
靳辅恳求康熙批准这些工程所需的资金和粮食,并且充满信心地对康熙说:“成败在此一举!”康熙也非常期待看到这件大事的成功,并全力支持靳辅。同年七月,康熙两次派遣钦差巡查河工,发现虽然黄河水势汹涌,但河道坚固,航行畅通无阻。看到这一切,康熙立即恢复了靳辅的原职,并感慨地说:“我之前对靳辅的判断可能有些...
此举不仅彰显了靳辅的治国之才,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治河经验与启示。改写版:在那久远的年代,靳辅以一己之力,仅以九万两白银之资,便让肆虐的黄淮水患得以初步遏制。古往今来,多少能人名士试图驯服这条狂野的巨龙,然唯有靳辅,独领风骚,其背后,实则是三大非凡品质的熠熠光辉。首要者,乃其面对黄淮水患...
实则,靳辅总结的治水方针,其实与明代治河专家潘季驯十分类似。当然,靳辅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治河方法,比如“寓浚于筑”等皆为创新。康熙认为靳辅的治河方法可行,此后靳辅便开始主持治河工作。动工之后,靳辅命人清理黄、淮两河交汇处的淤泥,即欲想让下流畅通无阻,必须让上流先疏通。康熙十七年,靳辅的治河...
靳辅治水,主要是治理黄河。从夏朝开始到清朝咸丰时期,黄河一共经历6次大改道,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改道,发生在明朝明孝宗弘治年间。当时,明朝为了漕运的方便,强行截断黄河黄陵岗支流,导致黄河北流决口,黄河水肆虐,自由冲击改道,最后,黄河和淮河交汇,让洪水更加疯狂,造成非常惨烈的后果。所以,到了明朝末年和清朝...
康熙二十六年(1687),靳辅提出在高家堰以东再修一道堤防,导引堰下泄水进入淮安清口,并请停止下河工程,这一设想基本推翻了疏浚下河入海的主张。就在此时,江南道御史郭琇参奏靳辅“治河无功,听信幕宾陈璜,阻挠下河开浚”。户部尚书王日藻则抓住靳辅将涸出...
朝廷采纳其议,定制实行,收效甚好。因此,康熙帝称赞“靳辅节省存留驿站各项钱粮,为数甚多,具见实心任事”。为了表彰他治皖功绩,特加兵部尚书衔。2、靳辅的治河有多难?康熙十六年(1677年)二月,靳辅调任河道总督,当时河道敝坏已达极点,“闻者心惊,见者胆落,无不以畏途视之”。但他在好友陈潢的鼓励下,...
靳辅,其家族原祖籍山东历城,明朝末年时迁徙至辽阳扎根。清朝建立后,他的家族被划归至尊贵的镶黄旗下。顺治年间,顺治皇帝睿智地设立了八旗官学,旨在从八旗子弟中挑选出才情横溢的青年加以精心培养。靳辅正是在顺治九年的选拔中脱颖而出,得以进入这所官学深造,并随后踏上了仕途之旅。至顺治末年,他已是兵部员外...
在京城,靳辅学业长进特别快。他先后到当朝最有名的学堂上学,没多久就以很好的成绩完成了学业。靳辅学识很渊博,文采相当好,对经济、农业这些方面的知识也懂得不少,这就给他以后治理河道打下了很扎实的知识基础。靳辅20岁的时候中了进士,被选到翰林院去当编修。在工作的空闲时间,他还一直坚持看有关水利的书,...
靳辅所在的安徽正是黄淮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他在接到任命后第一件事就是亲自对黄河河道进行实地考察,主动询问当地绅士兵民以及工匠夫役的意见,在心中逐渐形成了全局的治河办法。康熙十六年七月十九日(1677年8月17日),靳辅正式上任仅仅两个月后,就提出了他的治河策略,他在这一天之内,给康熙皇帝连上八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