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物通常可以反映出机体对基因突变及环境影响产生的响应,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可无偏向地检测样本中能检测到的代谢物分子,通过生信分析进行差异代谢物和通路分析,可寻找疾病的生物标志物,而靶向代谢组可对找到的生物标志物进行验证。所以代谢组学在医学研究领域有重要的价值。我司可提供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和定制...
其中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是一种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无偏向性地检测生物体内所有小分子代谢物的动态变化的技术。由于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会最终体现为代谢物的变化,因此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在动物生长发育、疾病生物标志物(Biomarker)筛选、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原理简介 LC-MS非靶向...
非靶向代谢组学依托液质联用(LC-MS/MS)技术,通过正离子(pos)和负离子(neg)两种数据采集模式,对样本中的未知代谢产物展开全面、高效率的检测与分析。在样本经过前处理代谢物提取后,首先通过色谱技术将各代谢物进行分离,随后利用质谱进行详细检测。以下为质谱检测过程中所涉及的仪器型号及相应的色谱、质谱条件...
6. 离心10 min(13000 rpm,4℃),取1mL装入LC-MS进样小瓶中挥干(分三次,0.4mL、0.3mL、0.3mL); 7. 用300μL甲醇-水(V:V=1:4)复溶,加入内标(Lyso PC17:0,0.1 mg/mL,甲醇配置)10 μL,涡旋30 s,超声3 min; 8. -20℃下静置2小时; 9. 离心10 min(13000 rpm ,4℃),取150 μL上清液装入...
一、非靶向代谢组学液质检测的方法非靶向代谢组学液质检测通常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进行检测。首先,样品中的代谢物经过液相色谱分离后,进入质谱进行分析。在质谱中,代谢物离子化后形成带电粒子,根据其质量电荷比进行分离和检测。通过对质谱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得样品中各种代谢物的组成和含量信息。非...
本篇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赵勇、张宏福及其团队发表的文章,本研究作者运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转录组测序的多组学技术探究高脂肪饮食(HFD)诱导的肥胖与男性生育能力下降和人类精液质量下降有关。研究结论 作者首次发现,海藻酸寡糖(AOS)可以改善肠道微生物群(A10-FMT)的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MT)来改善...
众所周知,在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组学在整个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一个飞跃的发展,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再到现在比较热门的代谢组学,以及宏基因组学和将来的功能代谢组学等等(Janet et al., 2016)。让您深入了解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在医口领域的深度应用~~ ...
非靶向代谢组学主要是通过高通量的LC-MS平台鉴定更多的代谢物信息,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及其代谢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生物碱类、辅酶和维生素类、激素及其相关物质、苯及其衍生物、杂环化合物等等,准确、快速地反应生物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找到显著差异的代谢物信息,深入研究代谢...
2021年11月,宁波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王春琳团队在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期刊发表了题为“Metabolic Changes in Scylla paramamosain During Adaptation to an Acute Decrease in Salinity”的研究成果,通过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发现了氨基酸和能量代谢是参与青蟹适应盐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而脂质代谢物起辅助作用。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指在脑卒中事件后出现并持续到一定时间(如6个月)仍存在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非靶向代谢组学: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核磁共振(NMR)等技术,无偏向性地检测细胞、组织、器官或者生物体内受到刺激或扰动前后所有小分子代谢物(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