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对儒家的印象多属谦逊有礼的读书人,甚至也有一些朋友可能因为不太了解儒家,对儒家颇有些偏见,认为儒家“书生气”太重,没有什么血性。于是许多人听到“以德报怨”这个词,就理所当然认为是儒家提出来的,实则不然。以德报怨其实是道家提出来的,同时,以德报怨也有其深刻内涵,因为主题关系,在此不做赘述,...
显然孔子没有说要以德报怨,而是说应该用公正、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生活中如果是一味地以德报怨,反而会让人是非不分,甚至变本加厉,助纣为虐。对待仇怨,孔子说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直”是正直、公正。孔子主张以公正、正直的态度和理性的精神对待仇怨,既不被个人感情所左右,也不...
“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该剧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写给儿子的《诫子书》。 扩展资料: 《诫子书》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
不论是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又或者以暴抱怨,其目的都是止怨。所以“报”这个字不论怎么解,“止”这个意思是不可或缺的。第一层 山是山,水是水。人啊,走在路上,别人看你看的时间久了,你都会有疑惑,是不是?情绪反应强烈点的,就会回瞪对方一眼,或者皱着眉头斜着眼睛瞥对方一眼。这是人的基本反应,改不...
字里行间|俭以养廉:非俭无以养廉 非廉无以养德 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廉是为官者的第一要务。俭与廉作为两种重要的品质,常被并称。人们常说俭以养廉,强调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为什么将“俭”与“廉”连在一起?又为什么说“俭”能够养“廉”呢?《说文解字》解释“俭”为“约也”,段玉裁《...
乌古孙泽有件布袍穿了数年,妻子和儿女的衣着也十分简朴,人们都说他太寒酸,但他全不在意,常说:“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意思就是,为官之人在生活上如果不能勤俭节约,就难以培养出廉洁作风;不廉洁自律,就难以培养出高尚的品德。对乌古孙泽的廉洁之风,名士仰慕...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译文 道若可用语言说,那就不是永恒道;名若可以叫得出,那就不是永恒名。无名无形既是无,那是万物的始端;有名有形无生有...
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 【原文】孟子曰: “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 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 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译文】孟子说: “尧舜所行的仁德是出于本性, 商汤和周武王是经过亲身实践而向这一本性...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