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行间|俭以养廉:非俭无以养廉 非廉无以养德 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廉是为官者的第一要务。俭与廉作为两种重要的品质,常被并称。人们常说俭以养廉,强调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为什么将“俭”与“廉”连在一起?又为什么说“俭”能够养“廉”呢?《说文解字》解释“俭”为“约也”,段玉裁《...
为官要清廉,要涵养官德,必从俭朴做起。俭与廉不可分离,更不可分割。孔子把“俭”和温、良、恭、让视为同等重要;老子把“俭”誉为人间三宝之一,提出“俭,故能广”;荀子言:“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唐魏征告诫人们:“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故曰“侈,恶之大也”。从中可以看出,俭则廉,廉必俭;俭助...
其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俭以养德”指节俭可以培养良好的德行,因为“廉”亦是一种高尚品质,且对于为官者尤为重要,于是人们便慢慢把俭和廉联系在一起,便有了“俭以养廉”,强调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 关于俭与廉的...
写材料用典: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 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 引言: 在古代中国的儒家道德体系中,廉洁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廉洁不仅是品德高尚的象征,更是建立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然而,要做到廉洁并非易事。古人有云:“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意思是,如果没有节俭的生活态度,就无法...
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 ——明·宋濂《元史·列传第五十·乌古孙泽》 释义 不勤俭节约就不能培养廉洁作风,不廉洁自律就不能培养高尚品德。 感悟 俭和廉,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基石,是为官从政的道德根基。党员干部只有做到以俭养廉,才能以俭修身,涵养处处为人民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美好品德。
为官要清廉,要涵养官德,必从俭朴做起, 资料共享平台 《格言警句解析: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https://www.unjs.com)。俭与廉不可分离,更不可分割。孔子把“俭”和温、良、恭、让视为同等重要;老子把“俭”誉为人间三宝之一,提出“俭,故能广”;荀子言:“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唐魏征告诫...
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将节俭视为修身之基。在生活与工作中,秉持廉洁自律,拒绝奢靡之风。从点滴小事做起,克己奉公,以廉洁涵养品德,树立正确价值观,为民众做廉洁奉公的表率,处处为人民着想,树立勤政廉洁的人民公仆形象。 监制|李兴平 一审一校|黄青松 二审二校|兰...
俭为廉之根,廉为俭之果。持俭,方能守廉、兴廉;为官清正廉明,其生活中也一定节约俭朴。 对俭与廉的关系,前代先贤多有论述。唐代司空图在《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中说:“俭足养廉。”《元史·乌古孙泽传》有云:“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明代周顺昌《第后柬德升诸兄弟》:“又谓惟淡...
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明·宋濂《元史·列传第五十·乌古孙泽》【注译】不俭朴则不能培育清廉之风,不清廉则不能养育道德。【解读】清廉是为官的'本分,也是为官之德。为官要清廉,要涵养官德,必从俭朴做起。俭与廉不可分离,更不可分割。...
”《元史·乌古孙泽传》有云:“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明代周顺昌《第后柬德升诸兄弟》:“又谓惟淡可以从俭,惟俭可以养廉。”清朝顺治帝在《御制人臣儆心录》中说“居官之所恃者,在廉。其所以能廉者,在俭。”清人汪辉祖更是直言:“欲为清白吏,必自节用始。”可见,廉为官之本,俭为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