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是一种新兴的生理性起搏技术,可通过夺获左束支区域来改善心动过缓和心脏再同步治疗。但在相当比例患者中,两者各有技术局限,比如LBBAP可能无法实现直接左束支夺获,而只能达到左室间隔或深部间隔起搏(DSP);BVP...
f、低体温伴心动过缓,应复温后再评估起搏指征。 三、手术方式 见下表。 推荐方案 转运风险 手术地点 指引方式 血管入路 方案1 高危 床旁 超声引导 右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方案2 高危 床旁 心电图引导 右颈内静脉 方案3 非高危 介入导管室 X线引导 右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 注: ①转运高危因素包括...
经颈静脉临时起搏的教学视频医疗器械关注者 立即播放 打开App,流畅又高清100+个相关视频 更多 617 0 01:22 App BioTrace Medical Inc的Tempo临时起搏导线 3.1万 4 05:24 App ProGlide血管缝合器单把操作步骤 135 0 37:59 App BioTrace Medical Inc的Tempo临时起搏导线在2021年TCT大会的报道。 9809 0 01:46...
传统经静脉起搏器(TV-PM)虽广泛应用,但存在导线相关并发症风险。Micra无导线起搏器凭借微创植入和安全性成为新宠,但其是否能在不同植入部位实现更优的心脏电活动同步性,一直是研究焦点。不同起搏器设计差异会影响起搏 QRS 波时限,且 Mic...
(1)在心电图指导下通过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前臂静脉或股静脉)插入导管至右房或右室,插入的单电极为负极,阳电极置于皮肤上。而双极电极均送入右心。若在心房起搏,则将电极紧靠右房上1/3及上腔静脉口下方,如有房室传导阻滞应行右室起搏,即送至右室心尖部,嵌入肌小梁固定。心内膜电极的定位应经过X线透视...
经静脉右室心尖部心内膜起搏是一种常见的心脏起搏方式,其静脉途径包括头静脉途径、锁骨下静脉途径、颈内静脉途径。 1.头静脉途径: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沿前臂桡侧上行,在肘窝处通过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交通。之后,头静脉沿肱二头肌外侧沟上行,经过三角肌胸大肌间沟,最终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其位置相...
心脏起搏器的历史已有60余年,1958年Senning成功植入了人体第一台永久起搏器,但当时埋植起搏器均采用开胸心外膜方法,手术创伤大。1965年经静脉埋植技术的问世,使起搏器的植入技术发生巨大变化,手术操作大大简化;1979年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的开始应用,更有利于经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使其成功率和安全性得到充分的保证。
经静脉起搏器 经静脉起搏器(transvenous pacemaker)是1997年发布的医学名词。公布时间 1997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出处 《医学名词 第六分册》第一版。
起搏系统植入静脉途径穿刺是成功植入起搏器械导线的关键所在,掌握各种静脉途径的穿刺及切开技巧和相关并发症处理是每一位起搏系统植入术者必备的技能。1. 静脉穿刺及切开的技巧 起搏器械导线的放置入路可选择锁骨下静脉、头静脉、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以及髂股静脉,需要术者对颈部、上肢及胸部的解剖有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