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近日,最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公布,该标准设置了两年过渡期,将于2027年3月16日正式实施,明确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强调;同时,新标准也修改了日期标示要求,要求食品标签上以具体日期的形式标示保质期的到期日。3月31...
记者发现,目前声称“零添加”的产品主要针对食品中的防腐剂、糖类、甜味剂、色素、香精香料等食品添加剂及氢化植物油等。在具体产品方面,涉及调味品、饮料、蛋奶制品、罐头等,其中调味品较多,千禾、海天、鲁花、金龙鱼、老才臣、厨邦、太太乐、亨氏、紫林、龙和宽、佐香园等品牌均有标称“零添加”的产品。记者调查...
“这类产品所声称的‘不添加蔗糖’绝不等于产品中不含有糖,但很容易引起消费者误解。”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说。为了避免误导消费者,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实施后,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此外,根据新标准,食品名称中提及的配料或成分,需在食品标...
“0添加”酱油确实比普通的要贵。通过走访市场,《零售圈》发现,千禾头道原香零添加酱油180天、280天、380天500ML的单价分别为17.3元、16.73元、27.3元;海天零添加酱油味极鲜750ML单瓶售价18.80元;李锦记零添加醇味鲜特级酱油500ML单价16.5元。几乎所有的零添加酱油都会比普通酱油贵几块至几十块。究其背后...
“特级高品质,安心零添加”……无论线下超市还是线上平台,不少食品都将“零添加”作为一大卖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修改单,其中明确提出,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零添加”仍是一些商家...
事实上,食品宣称“零添加”主要针对两种情况:第一是针对国家明令禁止的非法物质等;第二是国家标准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等,生产者选择不添加。但这些标注“不添加”的食品往往会通过添加大量的盐和糖来实现保存。另外,一些商家为了追求食品“零添加”,可能会使用更贵的原材料和更繁琐的加工工艺,以减少食品中添加...
零添加既不科学,也是在耍噱头,甚至是为了安抚消费者的促销手段。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是: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和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按照我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是:改善食品品质...
零添加食品 还有的商品,外包装上大大地标着“零添加”,甚至还配了一连串的“0”,暗示产品更安全、更健康。实际可能是商家在“说废话”或使用“障眼法”,误导消费者。比如,根据国家标准,发酵乳的原料只能是生鲜乳加一些菌种,不能添加香精、防腐剂和色素等添加剂,这不该成为商家大肆宣传的“卖点”。有的商家...
实际上,“零添加”更多是一种营销概念,并非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经过严格安全性评估和测试,有明确使用范围和残留量规定,只要合规使用,不会危害健康。相反,“零添加”食品可能因缺乏防腐剂等添加剂,微生物污染风险更高,开封后易变质。而且,一些“零添加”食品可能含有高盐、高糖或高脂肪成分,消费者容易忽略...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零添加”并不等同于真正的健康。长期以来,一些预包装食品利用消费者追求“天然”、不喜欢食品添加剂的心理,采用“0添加”“0防腐剂”“0色素”等声称吸引消费者购买。然而,这些声称往往只是对于生产过程的描述,与食品终产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因此,新规的出台旨在防止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