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栏玉砌①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注释】①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官。②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③君:作者自称。3.解释加点的词。(1)春花秋月何时了(2)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雕栏玉砌应犹在(4)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虞美人 》是李煜的代表作,...
诗词赏析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的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水来比喻作者无穷无尽的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 结合词的内容,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解,明白 B. 小楼昨夜又东风 小楼:指词人被俘后囚禁的住所 C.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故国:指故国的往事 D. 雕栏...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这首词将俘囚生活的幽怨、月夜听风的无眠、物是人非的无奈、愁怀难解的悲凉,以及对往日帝王生活的怀想,编织在一起,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寄寓其中。词人通过具体的物象,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千古流传,引发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感叹,诵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思是“要问心中的愁恨有多少,大概就像东流的滔滔春水一样,无穷无尽”。这两句是写愁情。 然后结合技巧品味效果。前一句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 下列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用发人深思的反问,点明抽象的“愁”,接着以具象的流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写出愁思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无法遏制,...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雕栏玉砌”还在与“朱颜改”形成对比,突出了时间流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运用设问手法,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
“雕栏玉砌”与“朱颜改”对比,尽显故国之思。末句以一江春水喻愁,将抽象愁绪具象化,极富感染力。整首词情感真挚深沉,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交织,深刻地传达出亡国之君的悲痛与无奈,堪称千古佳作。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中重点词语的能力。 B.“词人对往事的美好回忆萦绕在心头”错误。“春花...
“愁”情,阅读全词可知,作者是运用了触景生情的手法,借助眼前所见的景物,如“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一江春水”等意象,引出词人对“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的回忆,作者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