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化抽象为具体,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结合诗人阶下囚的身份,传达出作者深沉悠长的亡国之痛。 (2)题详解...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清平乐【注】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从善去宋朝进贡。李从善被扣留在汴京,李煜思念弟弟,触景伤怀,遂作此词...
阅读《虞美人①》词,完成下列各题。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注
全诗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表达了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其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两句寓含...
阅读《虞美人①》词,完成下列各题。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注】①一般认为,《虞美人》是词人入宋做俘虏的第二年(977)或第三年(978)正月所写。(1)这首词是___(朝代)时词人___(人名)所作。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高阳台•西湖春感张炎①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②,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
通读本词,词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共有三组,分别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第一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中“春花秋月何时了”意思是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也就是说自然中春花秋月年年都有,...
诗句: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繁体:雕闌玉砌應猶在,衹是硃顏改。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 [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1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2不堪回首3,月明中。 雕阑玉砌4应犹在,只是朱颜5改。 问君能有几多6愁,恰似7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小题1: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小题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三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小题3:.结尾两句把“愁...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全诗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诗出自五代的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