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量论释略抄》印度因明经典。印度陈那著。中国现代吕潋编译。《集量论》是印度陈那的集大成之作,唐时义净的译本早已佚失。吕激据西藏奈旦版的“金本”和曲尼版的“宝本”对勘写成。最初刊登在《内学》第四辑(1928年)。保留了《集量论》原250颂中对理解或认识瑜伽行派思想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删去一些...
西藏僧人先后两次翻译《集量论》:一为金铠、信慧译本,一为持财护、雅玛参贾译本,均收入丹珠量论部。1928年,吕澄先生据那塘、卓尼版本,译出《集量论释略抄》,是一个节译本,刊于《内学》第四辑。苏联著名佛教学者谢尔巴茨基生前曾有志翻译《集量论》,但终未见其完成。在印度,著名逻辑史家维蒂雅普萨那(s.C....
集量论略解集量论略解 集量论是数学中很重要的概念之一。简单来说,它是研究集合中元素数量的一门数学理论。 在集合中,元素的数量称为“基数”或“势”,用符号“|A|”来表示。例如,集合A={1,2,3,4,5}中有5个元素,因此|A|=5。 接下来有几个经典的集量论概念: 1. 同势:如果两个集合拥有相同的...
《集量论略解》是对印度古代哲学著作《集量论》的简要阐释与解读。以下是对《集量论略解》的详细解析:一、概述 《集量论》背景:《集量论》是印度古代哲学中极具影响力的著作,由世亲菩萨(又称无著菩萨之弟)所著,属于佛教因明学的重要典籍。该书详细探讨了量(即认识手段或知识来源)的种类、...
其以深入浅出方式助力理解《集量论》深邃内涵。此略解详细阐释了《集量论》的基本架构。对《集量论》中量的分类做了清晰梳理。解读了现量在《集量论》里的准确界定。剖析比量于《集量论》中的推理逻辑。探讨《集量论》中自比量与他比量的差异。揭示了《集量论》对能立与所立的观点。说明略解里对因三相的...
此三如次胜出外道离欲,及有学无学新证自利功德。利他功德圆满者,即以度生义救护众生,随种种机,说法化导,令离生死,究竟涅磐。敬礼具足如是功德之佛世尊已,为欲成立诸正量故,陈那菩萨从自所著《理门论》等诸部论中,集诸散说汇于一处,造此《集量论》。
其注释书除作者自注之外,于西藏大藏经中另收录法称(梵Dharmaki^rti )之释量论(梵Pram a^n!a -va^rttika ,藏Tshad-ma rnam-h!grel )、吉年陀罗菩提(梵Jinendrabuddhi )之集量论注广大无垢(梵Vis/a^la^malavati^ na^ma Prama^n!asamuccaya -t!i^ka^ ,藏Yan%s-pa dan%dri-ma med-pa-dan% ...
ma)”。在汉地,似乎因明论偏重因明逻辑,而集量论更侧重知识论。关于因明逻辑,汉地的研究已经比较丰富,而对于集量论,汉地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本文主要侧重于集量论这一方面。 [12]量,梵语叫“巴日玛那”,就是用尺“量”(发音为二声)长短的量的意思。“玛那”是“量”,“巴日”是首先,从新,更新的意思,量,必...
作者为印度论师陈那,为其晚年集大成之作,有偈颂和自释。其篇初皈敬颂中说“为成量故从自论,集诸散说汇为一”(法尊译),表明该论是其著作的总结集成,故称《集量论》。 《集量论》在印度影响巨大,法称的代表作《释量论》就是该论的注释。吉年陀罗菩提(约活动于8世纪)著有《集量论注释》,其梵本的前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