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原名陶文濬,后改名知行、行知,出生于安徽歙县黄潭源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1],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2]。 3张 1914年,以文科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先后获伊利诺大学...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它强调的是生活本身的教育意义,反对的是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 首先,教育含有生活的意义。从生活的横向展开来看,过什么生活也便是在受什么教育,他说:“过康健的生活便是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原名陶文濬,后改名知行、行知,出生于安徽歙县黄潭源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其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
这坚定了陶行知投身教育的信念,他站出来说:这病根乃在教育。 杜威强调的“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直接影响了他的教育理念,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 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而且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在他看来,“平民教育”贵在“平”与“民”。 1927年3...
经过40年来调查、实验与文献交融的研究与思考,我认为陶行知那一代教育家对中国教育现代化产生了卓越影响,并为当今教育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我认为,陶行知教育思想仍是解决当今教育难题切实有效的重要资源之一,对实现“十四五”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远期规划具有独特的启示意义。“止...
汪纯宜是陶行知的第一任妻子,自幼失去父母,跟随叔父生活。二人从小在同一个学堂读书,年长四岁的陶行知很喜欢这个乖巧懂事的邻家小妹妹,每次放学归来,都要把汪纯宜送回家,再独自返回。对这个像哥哥一样呵护自己的学长,汪纯宜充满了依赖。他们一起走过窄窄的独木桥,穿过开满油菜花的田野,捉迷藏、放风筝……不...
1929年6月6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题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以赤子之心,开创了试验农村师范的先河,成为平民教育的领路人;他以教育救国,不断为中国教育探新路。2021年10月18日,是陶行知先生130周年诞辰纪念日。为纪念陶行知先生,探寻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陶行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何馆长介绍说,陶行知先生一生曾三次更名。 “他原名叫陶文濬(jùn),1910年在金陵大学求学的时候,深受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影响,他改名为陶知行,一直用到1934年。在1934年,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他觉得‘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与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信息爆炸、知识更新迅速的今天,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提醒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为了实现“生活教育”,学校应当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