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重要关头,陈衡哲再一次遇到了贵人。不久后,陈衡哲离开上海去江苏常熟,跟自己的姑妈一起生活。姑妈有着良好的教育功底,年轻时也有理想抱负,却被家庭事务分心多年,因此,姑妈对可以和她进行精神交流的陈衡哲非常喜爱。以后的几年里,她们一起吟诗、读书,姑妈还帮她找了家庭教师的工作,让她可以自立赚钱。...
● 陈衡哲(左二)在瓦萨大学留影在异国他乡,陈衡哲火力全开,文学、绘画齐头并进发展,由此认识了儒雅俊朗的胡适。当时,胡适主张白话文革命,提倡白话文,但大多数人觉得他在瞎搞,根本没人相信他。唯独陈衡哲相信他,甚至以实际行动支持他,在留美报上发表白话小说《一日》。● 胡适《一日》一出,在留学生圈内...
在这本小册子中,陈衡哲发过一句感慨:“倘若连孩子洗澡这样的事情,都要叫爸爸放下手中的书本,跑过去连哄带劝,那么做父亲的也就太累了,做母亲的也就太不称职了。”陈衡哲认为,妇女解放是女性从观念和行动两方面把自己塑造成对家庭、社会有用有益的新人,而不是自求多福,自寻轻...
陈衡哲,这位杰出的女作家,更是北大第一位女教授。她不仅是周总理的导师,还培养了像林徽因、冰心等一众才女。生于一个男权至上的年代,陈衡哲能够在众多女性中脱颖而出,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无疑要归功于她非凡的头脑和卓越的智慧。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那种永不服输、决不放弃的精神。父亲乃是备受瞩目的...
民国中的这一位传奇女性陈衡哲,她中国第一位公派女留学生,中国第一位以西洋史为专业的留学生,中国第一个白话文小说家,中国第一位新文学女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在她的背后有着强大的后援团,也难怪她会成功。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一 舅舅庄蕴宽:领进门的师父 世上之人的命运,...
陈衡哲(1890—1976)原名燕,字乙睇,号楠花,英文名Sophia(莎菲),江苏武进人,祖籍湖南衡山,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执教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商务印书馆编辑,有《小雨点》《文艺复兴史》《西洋史》等。舅父庄蕴宽(1866—1932)字思缄,号抱闳,工书画,曾任审计院长及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丈夫任鸿隽(1886—...
在父母的精心教导下,陈衡哲掌握了一些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直到她7岁那年,陈衡哲开始变得不听话。“三寸金莲”是当时女性的审美标准,陈衡哲的父亲也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拥有这种美。陈衡志刚满7岁的时候,双足就被缠上了长长的布。陈衡哲每次被缠足后,都会趁大人不注意,偷偷钻到没人的角落里,将脚上缠满的布匹...
同时,她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并结识了许多知识渊博、志同道合的朋友。然而,陈衡哲在留学期间也面临着情感的波折。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她与胡适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彼此欣赏和倾慕。可当时胡适却突然接到了母亲的一封信,要求他回国完婚。胡适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胡适陷入了一场内心的艰难抉择,母亲安排的包办婚姻...
陈衡哲(1890.7.12-1976.1.7),原名燕,笔名沙菲,英文名Sophia,历史学家,作家。1914年考取清华学校第一届留美女生资格,同年入纽约瓦沙女子大学史学系,主修西洋历史,副修西洋文学。1918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后入芝加哥大学史学系,研究历史、文学,1920年毕业,获英文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归国,应蔡元培先生之聘任北京大学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