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重要关头,陈衡哲再一次遇到了贵人。不久后,陈衡哲离开上海去江苏常熟,跟自己的姑妈一起生活。姑妈有着良好的教育功底,年轻时也有理想抱负,却被家庭事务分心多年,因此,姑妈对可以和她进行精神交流的陈衡哲非常喜爱。以后的几年里,她们一起吟诗、读书,姑妈还帮她找了家庭教师的工作,让她可以自立赚钱。...
没过多久,陈衡哲惊喜地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只有十人被录取,而陈衡哲名列第二。姑母得知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热泪盈眶。三舅庄蕴宽也为她写来了祝贺的信。而陈衡哲的父母得知这个消息后激动不已,往昔担心女儿孤独终老的忧虑烟消云散,他们只能无奈地放手。1914年8月,陈衡哲踏上了去往美国的大船。在美国,...
在这本小册子中,陈衡哲发过一句感慨:“倘若连孩子洗澡这样的事情,都要叫爸爸放下手中的书本,跑过去连哄带劝,那么做父亲的也就太累了,做母亲的也就太不称职了。”陈衡哲认为,妇女解放是女性从观念和行动两方面把自己塑造成对家庭、社会有用有益的新人,而不是自求多福,自寻轻...
● 陈衡哲(左二)在瓦萨大学留影在异国他乡,陈衡哲火力全开,文学、绘画齐头并进发展,由此认识了儒雅俊朗的胡适。当时,胡适主张白话文革命,提倡白话文,但大多数人觉得他在瞎搞,根本没人相信他。唯独陈衡哲相信他,甚至以实际行动支持他,在留美报上发表白话小说《一日》。● 胡适《一日》一出,在留学生圈内...
同时,她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并结识了许多知识渊博、志同道合的朋友。然而,陈衡哲在留学期间也面临着情感的波折。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她与胡适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彼此欣赏和倾慕。可当时胡适却突然接到了母亲的一封信,要求他回国完婚。胡适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胡适陷入了一场内心的艰难抉择,母亲安排的包办婚姻...
民国中的这一位传奇女性陈衡哲,她中国第一位公派女留学生,中国第一位以西洋史为专业的留学生,中国第一个白话文小说家,中国第一位新文学女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在她的背后有着强大的后援团,也难怪她会成功。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一 舅舅庄蕴宽:领进门的师父 世上之人的命运,...
陈衡哲和丈夫任鸿隽出生在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自幼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她年幼时就喜欢做一些与众不同、引人注目的事情。在那个时代,缠足仍是许多中国女性的生活常态。但陈衡哲对此深感不解,不明白为什么女孩子要接受这种明显有害身体的行为。尽管她当时没有独立和女权意识,但她对这种对女性的“摧残”深感不满...
4年前,因为三舅庄蕴宽的一句话,13岁的陈衡哲,不告而别。这是她父亲生气的原因之一。当年,他们一大...
陈衡哲(1890年7月29日—1976年1月7日),笔名莎菲(SophiaH.Z.Chen),是我国新文化运动中最早的女学者、作家、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女教授,有“一代才女”之称。以下是对她的详细介绍: 一、生平经历 早年求学:陈衡哲出生于江苏武进(祖籍湖南衡山),1911年进入上海爱国女校学习。1914年,她考取清华学堂留学生班,成为...
才女陈衡哲 在常州的近代才女中,陈衡哲(1890-1976)是其中的佼佼者。陈衡哲,名燕,字乙蹄,英文名莎菲。祖籍湖南衡山。祖父陈钟英做过地方官员。父陈韬,清末举人,善诗、工书。她的曾祖母、祖母赵氏,以及母亲庄曜孚均擅丹青。她的母亲出身于常州最为显赫的庄氏家族,舅父庄蕴宽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爱国绅士,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