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院士陈敬熊逝世 送别!据 @中国航天科工 我国电磁场理论与天线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敬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3月16日3时5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陈敬熊同志是我国天线理论和制导雷达天线设计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开创性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直接求解法,解决了我国第一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天线关键技术问...
尤其是受钱学森之命攻关”543”指导站天线,陈敬熊更加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他的信任,思想认识水平也进一步提高。1979年,23所科技处党支部通过陈敬熊的入党申请,同意吸纳他为中共预备党员。与科研事业一同长跑的入党路,迎来了曙光。支部大会的决议中写道:“希望陈敬熊同志入党后深入第一线,以自己的技术专长为四化多做贡...
中国日报4月19日(记者 赵磊)记者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获悉,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即将到来之际,为传承航天精神,筑梦科学未来,该所遵照陈敬熊院士及家属遗愿,将陈院士的一批工作生活物品捐赠给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的综合性航天科普类展馆——中国航天科普馆。据介绍,陈敬熊是我国电磁场理论与天线技术专家...
经过优化的天线在试验后证明陈敬熊和攻关小组的改装方案完全正确,已经生产出来的24部配套天线被“救活”,性能超越国外同型号天线,大大加强了我国的防空力量。凭借在天线理论和制导雷达天线设计领域的突出贡献,陈敬熊于1987年荣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1995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用真心奉献一生 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陈敬熊...
据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发布的讣告,3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电磁场理论和天线设计专家陈敬熊,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3月16日3时5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陈敬熊,1921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1947年6月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电机系,1950年6月在上海交大电信研究生毕业。曾担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
光明日报北京3月16日电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电磁场理论与天线技术专家陈敬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3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陈敬熊,1921年10月16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1947年于上海大同大学电机系大学本科毕业,1950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
陈敬熊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电磁场理论与天线技术专家,我国天线理论和制导雷达天线设计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他曾为我国第一枚国产地地导弹研制导弹天线,让“1059”导弹成为“有的之矢”;带头攻克了我国第一枚地空导弹“543”制导站的研制难题,该制导站应用在红旗一号、红旗二号、红旗二号甲武器系统,承担起新中国...
1921年10月16日,陈敬熊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压赛堰乡(现属宁波市江北区甬江街道)。1943年,陈敬熊考入上海大同大学电机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民政府交通部第二区(苏、浙、皖)电信管理局工作;1948年秋,他考入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成为一名研究生。1950年7月,陈敬熊被分配到上海华东邮电...
【送别!#为导弹安上眼睛的陈敬熊院士逝世#】今天,中国工程院院士、电磁场理论和天线设计专家陈敬熊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陈敬熊曾为我国第一枚国产地地导弹研制导弹天线,并带头攻克了我国第一枚地空导弹“543”制导站的研制难题,该制导站应用在红旗一号、红旗二号、红旗二号甲武器系统,承担起新中国成立初期保卫祖国...
陈敬熊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电磁场理论和天线设计专家,从事天线工程设计和研究40余年,是我国制导雷达天线设计早期开拓的代表人物。 首创Maxwell方程直接求解法,解决“东风一号”导弹天线研制中的关键问题;被钱学森点将领衔研制“543”制导天线改进方案,最终让导弹打下U-2侦察机,让毛主席睡好觉。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航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