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岭的村民大多以务农为生,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对日军的暴行早已心怀愤怒。陈康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村民抗战胜利的希望,同时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共同抵抗侵略。同年下半年,陈康容与黄会斋在组织的安排下结婚。婚礼十分简朴,但两人并未因此减少对革命工作的投入。婚后,她调至闽西南特委机关工作,负责联络与组织...
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的共产党员陈康容成为国民党逮捕的目标。 陈康容,祖籍福建省永定县,生于缅甸。1930 年,15 岁的陈康容随父亲从缅甸回永定县岐岭村探亲时,红色的故土给了她深深的震撼,她强烈要求留在中国。回到故土的陈康容在厦门集美学校读书,毕业后考入厦门大学。在厦大地下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她秘密加入中国...
同年9月17日,也是农历八月十六,中秋团圆日过后第二天,日军对陈康容实施了最后一次折磨,他们扒光她身上的所有衣物,用刺刀一片片割掉她身上的皮,这种刑罚类似古代的“凌迟”,也就是千刀万剐。使人在极度清醒的状态下,感受皮肤一寸寸被割掉,极其残忍,割掉全身的皮后,血肉模糊地陈康容并未死去,保安团的人又...
陈康容烈士 1915—1940,又名陈容、亚莹,永定县歧岭乡下山村人。出生在缅甸。1930年随父回国,就读于厦门集美学校,深受革命影响,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进入厦门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与进步青年赴闽西南特委所在地---龙岩后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后...
1938年5月,闽西山区迎来两位特殊的归乡人。陈康容与陈华受组织调派,带着重要任务踏上故土岐岭。这份来自党组织的紧急指令,让两位年轻革命者匆匆收拾行囊,星夜兼程赶往出生地。农闲间隙,这些女同志背着布包走遍乡间小道。她们蹲在村民家的土炕边唠家常,掰着手指头给大伙儿讲前线战况,用大白话解释为什么要跟着党打...
陈康容等人立即组织一支游击队,以武装斗争来反击国民党反动派。1940年7月,国民党以“通共”之罪逮捕了十几名进步群众。为了保证陈康容的安全,上级通知她上山避一避风头。正当陈康容整理行装准备上山时,国民党保安队来到她的家门口。陈康容见情况危急,立即回房间,一边把写有情报的两张小纸条吞下,一边把作为暗号挂在...
这是革命烈士陈康容于严刑之下写出来的“情报”。1940 年 7 月,在福建永定县抚市镇那大牢里头,国民党的谭嗣新朝陈康容跟前扔了张信纸,“给你三天工夫,把情报写出来,不然我就扒了你的皮!”您猜怎么着,陈康容干脆利落地写了首革命诗。她那股子强硬劲儿和从容的派头,把国民党反动派给整没招儿了,这帮人...
陈康容,1915年出生于缅甸,祖籍福建省永定县岐岭乡。她的父亲陈锡梅是一位具有革命情怀的华侨,早年留学日本,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父亲的影响下,陈康容从小就对革命充满了向往。15岁那年,她随父亲回到祖国,就读于厦门集美中学,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在集美中学期间,陈康容深受革命师友的影响,积极参与...
鉴于陈康容不仅在文采方面表现卓越,还对歌舞颇为擅长,组织给陈康容安排了一项关键任务 。主要投身于抗战救亡文化宣传工作。之后,为吸引更多人投身抗战,擅长歌舞的陈康容决定借助艺术手段展开宣传。在那段艰难的战争岁月里,陈康容的这一宣传形式吸引了众多人,不但带来了娱乐,还把抗战理念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了民众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