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康容(1915—1940),祖籍福建省永定县,出生于缅甸。1937年陈康容在厦门与中共厦门工委接上关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5月受党组织委派,回到家乡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1940年7月16日晚上,陈康容被当地保安团兵抓获。敌人为从陈康容口中获得党组织的情况,下令把陈康容吊在房梁上用皮鞭抽打。陈康容被打得...
岐岭的村民大多以务农为生,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对日军的暴行早已心怀愤怒。陈康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村民抗战胜利的希望,同时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共同抵抗侵略。同年下半年,陈康容与黄会斋在组织的安排下结婚。婚礼十分简朴,但两人并未因此减少对革命工作的投入。婚后,她调至闽西南特委机关工作,负责联络与组织...
陈康容在乡间课堂传播爱国精神 1930年回国在厦门集美学校读中学,后考进厦门大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康容毅然决然地拒绝了父亲的安排,投身于革命事业。1938年5月受党组织委派,她回到家乡岐岭,以教书为掩护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
同年9月17日,也是农历八月十六,中秋团圆日过后第二天,日军对陈康容实施了最后一次折磨,他们扒光她身上的所有衣物,用刺刀一片片割掉她身上的皮,这种刑罚类似古代的“凌迟”,也就是千刀万剐。使人在极度清醒的状态下,感受皮肤一寸寸被割掉,极其残忍,割掉全身的皮后,血肉模糊地陈康容并未死去,保安团的人又...
陈康容的故事开始于一个平凡的日子,当她毫无预兆地被捕入狱。在监狱里,她遭受了长达三天三夜的酷刑,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她是否会屈服?她是怎样坚持自己的信念,以至于最终被日寇以残忍的方式活剥皮肉?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又是怎样面对这一切的?她的故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悲壮与勇气?在福建省的一个家庭里...
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的共产党员陈康容成为国民党逮捕的目标。 陈康容,祖籍福建省永定县,生于缅甸。1930 年,15 岁的陈康容随父亲从缅甸回永定县岐岭村探亲时,红色的故土给了她深深的震撼,她强烈要求留在中国。回到故土的陈康容在厦门集美学校读书,毕业后考入厦门大学。在厦大地下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她秘密加入中国...
鉴于陈康容不仅在文采方面表现卓越,还对歌舞颇为擅长,组织给陈康容安排了一项关键任务 。主要投身于抗战救亡文化宣传工作。之后,为吸引更多人投身抗战,擅长歌舞的陈康容决定借助艺术手段展开宣传。在那段艰难的战争岁月里,陈康容的这一宣传形式吸引了众多人,不但带来了娱乐,还把抗战理念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了民众心里...
陈康容,这位年仅25岁的革命英雄,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始终没有低头。无论是鞭打、铁钳,还是残忍的折磨,他都咬牙坚持,誓死不屈。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是令人心碎的——他惨遭活埋,英勇牺牲。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在铁血的斗争中熄灭了。到底是什么让他如此坚定?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折磨,才有了最后这段悲壮的...
新华社福州12月8日电(记者陈弘毅)在闽西龙岩永定区的红土地上,一个英烈的姓名至今仍被传颂,她就是牺牲时年仅25岁的陈康容。 陈康容,福建永定岐岭下山村人,1915年出生于一个缅甸华侨家庭,侨居缅甸。1930年,陈康容随父亲回国,在厦门读中学,深受革命师友思想影响,积极参加进步活动,毕业后考入厦门大学。 1934年,陈康...
这是革命烈士陈康容于严刑之下写出来的“情报”。1940 年 7 月,在福建永定县抚市镇那大牢里头,国民党的谭嗣新朝陈康容跟前扔了张信纸,“给你三天工夫,把情报写出来,不然我就扒了你的皮!”您猜怎么着,陈康容干脆利落地写了首革命诗。她那股子强硬劲儿和从容的派头,把国民党反动派给整没招儿了,这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