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岭的村民大多以务农为生,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对日军的暴行早已心怀愤怒。陈康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村民抗战胜利的希望,同时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共同抵抗侵略。同年下半年,陈康容与黄会斋在组织的安排下结婚。婚礼十分简朴,但两人并未因此减少对革命工作的投入。婚后,她调至闽西南特委机关工作,负责联络与组织...
同年9月17日,也是农历八月十六,中秋团圆日过后第二天,日军对陈康容实施了最后一次折磨,他们扒光她身上的所有衣物,用刺刀一片片割掉她身上的皮,这种刑罚类似古代的“凌迟”,也就是千刀万剐。使人在极度清醒的状态下,感受皮肤一寸寸被割掉,极其残忍,割掉全身的皮后,血肉模糊地陈康容并未死去,保安团的人又...
陈康容在乡间课堂传播爱国精神 1930年回国在厦门集美学校读中学,后考进厦门大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康容毅然决然地拒绝了父亲的安排,投身于革命事业。1938年5月受党组织委派,她回到家乡岐岭,以教书为掩护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
“青春价无比,团聚何须提。为了伸正义,何惧剥重皮!”这是忠勇为党的归侨女英雄陈康容在被国民党顽军活埋前,挥笔写下的一首大义凛然的就义诗,感天动地,惊天泣鬼,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陈康容烈士(1915-1940年) 陈康容,原名月容,曾用名陈亚莹,笔名胜...
陈康容的故事开始于一个平凡的日子,当她毫无预兆地被捕入狱。在监狱里,她遭受了长达三天三夜的酷刑,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她是否会屈服?她是怎样坚持自己的信念,以至于最终被日寇以残忍的方式活剥皮肉?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又是怎样面对这一切的?她的故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悲壮与勇气?在福建省的一个家庭里...
鉴于陈康容不仅在文采方面表现卓越,还对歌舞颇为擅长,组织给陈康容安排了一项关键任务 。主要投身于抗战救亡文化宣传工作。之后,为吸引更多人投身抗战,擅长歌舞的陈康容决定借助艺术手段展开宣传。在那段艰难的战争岁月里,陈康容的这一宣传形式吸引了众多人,不但带来了娱乐,还把抗战理念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了民众心里...
回国后的陈康容先是在集美学校读书,后来凭借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厦门大学。那时的中国并不太平,时局的动荡造成学生运动此起彼伏,而陈康容受到这股风潮的影响,在心底埋下报国的种子。优秀的陈康容被中共厦大地下党组织看中,得到细心的培养和教育,接受了许多革命道理。由于双方的理念相合,她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国...
直到15岁那年,陈康容随着父亲回到了故乡下山村的望森楼。望森楼坐落在村庄的中心,屹立于一片绿意之中。从楼上望出去,她看到了那座巍峨的金丰大山,它如同守护者一般庇佑着这个宁静而纯朴的村庄。每天清晨,陈康容会沿着用石块铺砌的乡间小道散步。她的脚步踏在坚实的石板上,带来一种节奏感和平静。溪流轻轻流淌,...
陈康容,这位年仅25岁的革命英雄,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始终没有低头。无论是鞭打、铁钳,还是残忍的折磨,他都咬牙坚持,誓死不屈。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是令人心碎的——他惨遭活埋,英勇牺牲。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在铁血的斗争中熄灭了。到底是什么让他如此坚定?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折磨,才有了最后这段悲壮的...
这是革命烈士陈康容于严刑之下写出来的“情报”。1940 年 7 月,在福建永定县抚市镇那大牢里头,国民党的谭嗣新朝陈康容跟前扔了张信纸,“给你三天工夫,把情报写出来,不然我就扒了你的皮!”您猜怎么着,陈康容干脆利落地写了首革命诗。她那股子强硬劲儿和从容的派头,把国民党反动派给整没招儿了,这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