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平原文集》出版暨现代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上,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介绍称,自2015年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以来,近十年间,陈平原教授积极参加社会调研,不断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他对高等教育的长期关注,兼及中国大学的精神与制度、理想与现实。借助中央文史馆这一平台,他开展大学调研,撰写教育建议...
陈平原,男,1954年1月生,广东潮州人,无党派人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讲座教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人文学者。2015年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大学校园里的故事,大多属于教授们。因为,学生日后可能有很大的成就,但在读期间,...
与该书作者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中文系1977级校友)一起分享的嘉宾有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李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林伦伦以及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彭玉平。 “百年校庆对一个大学来说,是上一个台阶的最好时刻,应该趁这个机会有一个大的发展。”谈...
陈平原教授表示,在个人阅读中,有的书是作为个人发展某一阶段的敲门砖,而另一些书是能带来一辈子的启发。互联网的发达带来了人文知识文化传播的便利性,但专业阅读又会“逼迫”年轻人回到狭窄处。他认为,今日的学科划分体系是非常晚近才形成的,而不是天然如此。人文学本来没有这么多边界,不应过分强调“你是中文...
8月18日下午,在2023南国书香节活动现场举办的“《大学如何回忆——怀想中大(增订版)》阅读分享会”上,陈平原教授与中山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李萍共同交流。这就说到《怀想中大》的写作因缘及出版情况。此书的刊行,缘于我中大导师吴宏聪先生的一句话——可惜吴老师没能看到我这粗疏的作业。这个故事,我在《怀想中大》...
“陈平原教授谈中国高等教育,不只是关注金字塔尖的一两所大学,他更关注地方大学、中西部大学、非211大学。在2015年就任中央文史馆馆员之初,他就多次提议扩展211工程,用增量的办法解决大学之间的发展差距,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高校。”冯远说。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就当代大学教育相关话题专访了陈平原教授。
北大教授陈平原: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命运 2024年《明清散文十家: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2004年《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明清散文研究》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这是一本老书,初版至今刚好二十年。但这回的重刊,多有增益,确实称得上“旧貌换新颜”。先说旧貌。2001年2月至7月,我...
北大陈平原:我是文学教授,但不是语文老师的升级版 陈平原、夏晓虹夫妇在家中的书房。摄影/吕宸 我自己是文学教授,但我不能说是语文(老师)的升级版,语文里面包括的语言文字和文学是不一样的。大学里面还有另外一个课程是延续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的,以前叫“大一国文”,今天有的学校叫“大学语文”。某种意义上来...
”陈平原说,9月份,他会组织召开一个二十人左右的讨论会,邀请学生以及学界同仁一起从声音入手讨论现当代中国的可能性。陈平原日前在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书店带来一场题为“声音的政治、文化及美学——演说之于现代中国”的主讲。图为对谈现场,左二为北大教授陈平原。商务印书馆供图 “发凡起例”,这是陈平原几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