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亮与苏家数代世交,论辈分是苏轼的前辈。陈希亮在凤翔时处处打压苏轼,绝非嫉贤妒能,而是因苏轼“年少暴得大名”,深恐其锋芒毕露自毁前程,才对他继续挫折教育。多年后,历经宦海沉浮的苏轼终于体会到陈希亮用心良苦:“陈公是我的长辈,我在凤翔两年间,‘方是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与公争议,...
“轼”是古代车前用作乘车人扶手的横木,一辆马车没有车上扶手的横木,又总让人觉得不完整,这个没有实际作用的“轼”,就只剩下装饰的作用了。苏洵二十九岁生下苏轼,为苏东坡起名为“轼”,就是希望苏东坡要注意外在的装饰,能够察言观色,掩饰真心,遇事不要冲动,对人不能过于坦诚。 多年后,经历了太多坎...
凤翔府大小官员都按例去陈希亮家中拜见上官。苏轼想着,自己去也白搭,干嘛热脸贴冷屁股?去球!结果,第二天上班,苏轼就收到了罚款通知。陈希亮居然上书朝廷,弹劾苏轼。理由:身为判官不去朝见上司,目无尊卑,罚铜八斤!苏轼彻底无语,拜访你,你不见,不拜访你,你罚我。大爷,你可真难伺候!这年九月初...
有一次,苏轼改好了材料,和同事一起去找领导汇报。不知陈希亮是有事在忙还是故意不睬,把他俩晾在了办公室门口好半天。苏轼越等越无聊,索性摸鱼打了个盹儿。醒来看着同事小脸通红满腹牢骚一顿吐槽,苏轼安慰道:“领导总不至于把我俩吃了吧?呵呵,咱俩只需要再小小地忍耐一下就好。”末了,还做了一首小...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陈希亮作为一府知府,不至于买不起一瓶酒。因此也有人猜测,是不是欧阳修看过苏辙的作品,所以故意找个理由把为难苏轼的陈希亮收拾了。这件事已经过了近千年,其中的真相,外人就不知道了。公元1080年,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轼被贬到了黄州。在这里,他遇上了陈希亮的儿子陈慥...
文章节选于《陈公弼传》,是一代文豪苏轼所作。苏轼自称平生不为人作行状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陈希亮的为人,担心陈希亮的事迹日后失传,便破例写下了《陈公弼传》。 陈希亮,字公弼,与苏轼同为北宋时期眉州人。陈苏历代世交,苏轼与陈家四子陈季常为好友,论辈分苏轼理当称之为世叔。陈希亮素来嫉恶如仇,为人大公无...
眉山人陈希亮苏轼主政陕西凤翔 易旭东 五 “默写并背诵全文天团(中)” 百无聊赖。苏轼受命督察自陕西西部山中,运输木材供修建陵寝用的公差。 新任知州陈希亮,父亲的老朋友、苏家数代世交。 陈希亮(图片来自网络) 四儿子陈季常,苏轼在为母亲守孝期间,在青神就已经认识。 青神县的代表家族。陈希亮,字公...
易旭东 ‖ 眉山人陈希亮苏轼主政陕西凤翔(21):北宋后期两大阵营领袖(下) 作者简介 易旭东,男,知名纪实作家,非学院派天府文化学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学者。曾在多家报纸任副总编,中央级报刊任部门负责人。发表近400多万字的纪实作品,近50篇作品获各种奖项。2012年辞职,从新闻“回归”到文学,闭门读史,跨...
于是苏轼屡次写诗撰文,嘲讽陈希亮官架子大。写信向弟弟苏辙吐槽,结果苏辙就直接编了个段子,把陈希亮写成贪官。直到苏轼后来吃了大亏,方才悟出对方良苦用心。再说苏轼在凤翔任上的时候,在官署里有一个朋友叫张琥。平日里,苏轼拿他当自己的亲弟弟一样提点。张琥表面欣然接受,还随他一同结伴四处游玩。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