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陈宝琛上《条陈讲求洋务六事折》,围绕“修政令”提出改革政治的主张。这说明陈宝琛已不满足当前的洋务举措,希望变革政府机构、培养外交人才、修订不平等的中外约章。1905年,陈宝琛到南洋向华侨筹募造路款,主持建成福建省第一段铁路,其为民请...
陈宝琛和郑孝胥争论的实质是:恢复大清是中国的内部问题,但去东北图谋复辟,受日本人控制,是投敌卖国问题。陈宝琛作为满清遗老,劝溥仪企图据复辟的思想是陈旧封建的,但主张不去东北受日本人摆布,还是爱国的。 溥仪认为陈宝琛"忠心可嘉",所以没有表态。第二天,溥仪收到了两枚炸弹(后经检验是假的),此后接连不断...
在中法战争期间,陈宝琛力荐陈炯担任主要军务督办。清朝战败后,慈禧抓住机会,将陈宝琛降职五级,使其被迫居家20年。1908年,溥仪登基成为皇帝,陈宝琛也再次受命为帝师,成为溥仪的首席导师,达到了人生的巅峰。陈宝琛上任后的首要任务是上书朝廷,请求平反“戊戌六君子”,并建议朝廷对他们予以褒扬。作为清朝老臣...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又号橘隐,晚号听水老人、沧趣老人。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从小聪颖好学,早登仕途:13岁为秀才,18岁中举人,21岁成进士,次年入翰林,26岁起任乡试考官、侍讲、日讲官、侍讲学士,36岁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参与中枢机要,...
结语 陈宝琛,这位晚晴的遗韵,以其独特的诗风、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深邃的思想境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不仅是文学的大师,更是民族的脊梁。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我们更应铭记像陈宝琛这样的先贤,学习他们的高风亮节与爱国情怀,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宝琛,字伯潜,福州人,晚清大臣。他20岁时就考中进士,并授翰林侍讲,后又出任江西学政,累迁礼部侍郎,更是宣统帝溥仪的师傅。诗人曾因荐人失察而被免职,于是便隐居乡间,修筑小楼,过起了悠然自在的田园生活。这一期间,陈宝琛创作了不少风格清新的诗作,反映出作者恬静闲适的心境。这首诗创作于作者43岁...
1848年10月19日(清道光二十八年)——末代帝师陈宝琛出生,1935年3月5日离世。 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为宣统帝溥仪的师傅。 其书法作品在民国时期得到广泛推崇,人称“伯潜体”。 长图 长图 长图 0 0 发表评论 发表 作者最近动态 超凡脱俗的犬南橘 2025-02-18 👑吕后:中国皇后的典范💼🌙...
1931年11月10日,在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的策划下,被蛊惑的溥仪潜行东北,成为了关东军的一枚棋子。陈宝琛一开始就强烈反对溥仪到东北,但溥仪还是背着老师听信了日本人的谗言。陈宝琛对此虽然气愤不已,但他还是不愿抛弃君臣之义而置溥仪于不顾。1932年1月,陈宝琛以八十四岁高龄,冒着严寒赶往大连,希望能...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