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子昂 【朝代】唐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麍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赏析 【注释】:骨肉且( 一作尚 )相薄。孤兽犹( 一作且 )不忍。况( 一作矧 )以奉君终。 这是《感遇诗》的第四首。诗人拈出两则对比鲜明的历史故事,夹叙夹议,借...
《感遇诗三十八首》是陈子昂的代表作,这些诗批评政治、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内容极为充实,形式也非常质朴,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陈子昂自觉摒弃华丽辞藻,实践其现实主义的诗歌革新主张的成功范例。但是也正因为陈子昂过分强调“风雅”和“汉魏风骨”,就使他的作品相对地忽视了创新。叶燮说:“子昂古诗,尚蹈袭汉魏蹊径,...
感遇诗·其三十四 陈子昂[唐代]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 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 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 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 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一、《感遇》三十八首“感遇”主题的逻辑展开】陈子昂首次以组诗的形式,将“士不遇”的现实困境和历史根源作为复古诗歌的核心思想,这在董仲舒、司马迁、陶渊明之后还是第一次。他将政治理想的复古寄托在恢复汉魏古诗体制的实践中。《感遇》三十八首主要讲了士人的遭遇、世风的沦丧、朝政的乱象和政策的失误等,这些...
本篇是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政为主旨的三十八首《感遇》诗中的第二首,诗中以香兰杜若自喻,托物感怀,寄意深远。透露出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抒发了芳华易失、时不我待的感慨。前四句赞美在幽静孤独的环境中,香兰和杜若的秀丽风采:“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秀丽芬芳的香兰和杜若,生长在春天与...
陈子昂感伤人生,感伤蹉跎的光阴,《感遇·兰若生春夏》。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兰若生长在春夏时节,茎叶多么茂盛美好。幽居在空林中,独擅林中美色,红花下垂着覆盖了紫色的株茎。兰花和杜若是屈原《楚辞》里面赞美的两种花。美丽的...
《感遇诗三十八首》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的组诗作品。这三十八首诗借咏物叙事抒写作者的种种感怀,反映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自然社会规律的认识,抨击了武周王朝的腐败统治,同情广大人民的苦难,抒发自己身逢乱世、忧谗畏讥的恐惧不安和壮志难酬、理想幻灭的愤懑忧伤,以及向往隐逸、远祸全身的愿望。许多诗篇紧扣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