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觉得陆贽太过绝情,是沽名钓誉,于是朝野上下流言四起。德宗听说此事后,认为陆贽“清慎太过”,派翰林学士顾少连口传密旨,开导陆贽道:“你清廉和谨慎得太过分了。各地官员到长安来,给你送一些礼物,那是人之常情。你全都拒之门外,一点都不接受,是很不近人情的。”建议陆贽可以适当接受馈赠,诸如马鞭、皮靴...
陆贽后人,明代陆垹在《乡贤祠议》中写道:“宣德中分嘉兴思贤等乡为嘉善,故乡贤祀之贤如宣公,不可以郡邑限矣……今陆宣公已祀陆庄……”清道光年间,罢官归里的章雷与友人在八咏阁雅集,分别以嘉善所藏古迹为题咏诗。章雷分得陆贽遗像,文中有“……公(陆贽)祠...
陆贽(754年-805年),字敬舆。吴郡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溧阳县令陆侃第九子,人称"陆九"。大历八年(773年)进士,中博学宏辞科。唐德宗即位,由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学士。建中四年(783年),朱泚叛乱,陆贽随德宗奔奉天,起草诏书,情词恳切,虽武夫悍卒,读之无不挥涕感动。贞元七年(...
唐朝时期,有一位宰相因清廉而闻名,甚至连皇帝都劝他不要清廉太过。这位宰相就是陆贽。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讲述了陆贽清廉为官的故事。陆贽在贪腐成风的封建官场上,是如何保持洁身自好、清正廉洁的?对当时的官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重温陆贽的故事,又能得出怎...
陆贽是唐德宗时期的宰相,他秉性贞刚,严于律己,自许“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为相期间,陆贽一直保持着清正廉洁的作风,跟下属和同僚交往的时候,坚决拒绝他们的馈赠。唐德宗专门给陆贽带话,告诉他清廉太过、拒绝他人馈赠的话,恐怕事情就办不成了。面对唐德宗的劝说,陆贽并没有“奉旨”受贿,而是在一...
陆贽的出生地,旧志所载不一,或说在嘉兴郡治北面的甜瓜巷,或说在郡治西南二百步的宝花寺,亦有说在嘉兴县奉贤乡之陆庄。中唐时嘉兴是苏州下辖的一个县,所以最早介绍陆贽生平的权德與《唐赠兵部尚书宣公陆贽(翰苑集)序》称是“吴郡苏人”,新旧《唐书》称是“苏州嘉兴人”,都说得不错,只是稍微笼统...
”陆贽还引用了李世民的至理名言来提醒李适,可惜皇帝却将他的良言当作了耳边风,丝毫不为所动。在那个时代,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大奸臣卢杞。他的祖父卢怀慎乃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是一位备受赞誉的清官。然而,这个卢杞却是一个嫉贤妒能、贪赃枉法之徒。众多正直的大臣都被他用阴险狡诈的阴谋诡计残忍地害死。卢杞...
陆贽从政的时期,唐朝开元之际的强盛已不复存在。刚刚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唐朝,处在藩镇割据、分裂混乱的局面。陆贽虽然悉心报国,以天下事为己任,但仍然难以抵挡当时皇宫之中的种种乱象。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受贿成风。贞元八年(公元792年),陆贽正式被任命为宰相。在此之前,唐德宗任用窦参等奸相,令本就有着外患...
陆贽之所以被称为大唐第一清官,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清廉的一位宰相,或许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从小在那种环境下的影响,让他养成了刚直不阿、不畏强权的性格。去风泾古镇游玩的人,还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关于陆宣公的(陆贽字宣公)踪迹,比如陆宣公祠堂、陆宣公桥的遗址……这些就是当地人为了纪念陆贽而设立的。“...
在裴延龄眼里,此时的陆贽犹如透明人一般,陆贽每次的出招,赵憬都会提前告诉裴延龄,而裴延龄就提前防范,并做好应对措施。 公元794年十一月三日,陆贽对裴延龄的行为已经忍无可忍,他决定使出浑身解数,向皇帝李适阐明裴延龄的罪状。“聚敛钱财,搜刮无度,败坏皇帝名声;花言巧语,陷害忠良,尽失臣子本分”。各种指责,有意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