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主阴从”,乃是指阴阳之间的一种关系,此观点在古人的诸多论述中均有体现。以下是对“阳主阴从”的详细阐释: 一、基本含义 “阳主阴从”即指在阴阳匀平的状态下,阳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而阴则处于从属地位。这并非意味着阴不重要,而是强调在阴阳的相互作用中,阳起着主导和推动的作用。 二、哲学基础 《易经...
因阳者,躁也,阴者,静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阳易动而脱离本位,故需常静来收摄阳气,使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以上就是阳主阴从的...
这与《周易》的“阳主阴从”重阳思想和先秦诸子的重阳的哲学思想完全是一脉相承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就是《内经》作者用阴阳来分析一切事物的功能以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一个概括,这里的“阳生阴长”是说一切事物的生长功能,“阳杀阴藏”是说一切事物的收敛功能。从自然现象...
因阳者,躁也,阴者,静也。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阳易动而脱离本 位,故需常静来收摄阳气,使形气相 感而化生万物,故《素问·四气调神 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 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 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 之门。逆之则灾害生,从...
周易的“阳主阴从”观 “一阴一阳之谓道”,作为易道核心的阴、阳二元在《周易》中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有阳主阴从的倾向。 一、“阳主阴从”的传统文化理论支撑 1、《周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大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乾为阳,坤属阴,统天和顺承天,敦主敦从,《周易》重阳思想...
在中医的世界里,有一个概念我们经常听到——阴阳平衡。但事实上,阴阳平衡并不是简单的50%对50%,而是“阳主阴从”。这个概念需要我们去深入体会。道家思想是中医的根源。道家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于是有了阴阳。从乾坤两卦中,我们可以看到先天八卦的定位:乾为天,为君,为健;坤为地,为臣,为顺。乾统坤...
“阳主阴从”的观念在每个卦的爻位上也可以看出来。阴爻位于阳爻之上谓之“乘”,有超越、凌驾之意,象征弱者乘凌强者、“小人”乘凌“君子”,爻义多不吉善。但阳爻居阴爻之上则不言“乘”,认为是理之所常。而阴爻位于阳爻之下时谓之“承”,有顺承、承载之意,周易侧重揭示阴爻上承阳爻的意义,象征卑微、...
【阳主阴从】(一) 关于阴阳的关系,《素问•生气通天论》论述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这几句话,教材一般解释为:阴与阳相互对抗、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以求其统一,取得阴阳之间的相对的动态平衡,称之为“阴平阳秘”。比如明代医家张介宾说:“阴阳之理,原自互根,彼此相须,缺一不可...
周易的“阳主阴从”观 “一阴一阳之谓道”,作为易道核心的阴、阳二元在《周易》中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有阳主阴从的倾向。 一、“阳主阴从”的传统文化理论支撑 1、《周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大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乾为阳,坤属阴,统天和顺承天,敦主敦从,《周易》重阳思想...
1 “阳主阴从” 是阴阳的内在属性 说到“阳主阴从” 就必须先要从阴阳谈起。东汉许慎撰《说文》有言“阴, 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阴阳最原始的本意, 就是指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就是阳,进而引指天空和太阳;而山的背面太阳所照射不到的地方就是阴,进而引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