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使 [ fáng yù shǐ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fáng yù shǐ ] 职官名。唐武则天时始设于夏州﹐安史之乱时分设于中原军事要地﹐掌本区军事﹐以刺史兼任﹐常与团练使互兼﹐以后废置无常。至宋代为武将兼衔﹐官阶高于团练使﹐低于观察使。辽南面官系统中有防御使。清代各省驻防军中设防御...
成语(Idiom):防御使(fáng yù shǐ)发音(Pronunciation):fáng yù shǐ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在战争中担任防守任务的将领或军事指挥官。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防御使是指在战争中负责防守任务的将领或军事指挥官。他们负责策划和指挥防守战斗,保卫领土和人民的安全。防御使通常需要具备战略眼光和丰富的...
百度文库 期刊文献 图书防御使名词解释防御使名词解释 防御使名词解释: 防御使,官名。武周开始设置的地方军事长官。防御使全称为防御守捉使。有都防御使、州防御使两种。©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
这句话解释了防御使的主要职责是在军事要地管理军事事务。而在《金史·宣宗纪上》中,提到德州防御使完颜丑奴被处决,这可能表明了防御使职位上的权力与责任。综上所述,防御使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唐代的军事管理到宋代的武将兼衔,再到清代的驻防军管理,其职责和地位都有所变化。
唐肃宗至德以后,于大郡要害之地置防御使,掌管军事,由刺史兼任。见《旧唐书·职官三·防御团练使》、《新唐书·百官四下·防御使》。宋代防御使为虚衔,见《宋史·职官六·防御使》。金有防御州,此防御使为州官,“防御使一员,从四品,掌防捍不虞、御制盗贼,余同府尹。见《金史·百官三·诸防御州》。明代不...
刺史和府尹属于地方行政系统,相当于现在的省长,而节度使、经略使、防御使则属于地方军事系统。唐朝实行府兵制,统率全国府兵的中央机构是十二卫和太子东宫六率,各置大将军或将军为其最高长官。府兵以外则是直隶于皇帝的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等北衙禁军,也是置大将军或将军统领,战时为行军元帅、行军总管统军...
历史知识> 防御使 官名。唐圣历中始以夏州领防御使。安史之乱起,大郡、要害之地皆置,或称防御守捉使,位团练使下,掌本辖区军事防务。有副使、判官等属。其后,诸州刺史不带团练使者多加此衔,或与团练使互兼。诸道不设节度使处或置都防御史以领军务。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定为准从五品。宋初分实任与遥...
团练使与防御使同等地位,但两官不并置,或名团练,或名防御,又因统帅部队质量的不同,后者权责相对更重。在唐朝时期,朝廷对官员体系进行了一项别出心裁的划分,将其巧妙地区分为内廷官员与地方官员两大阵营。初唐之际,社会风尚呈现出一种有趣的倾向:重视内廷官员而相对轻视地方官员。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京城...
根据《旧唐书》记载,到乾元年,唐一共有三十二个节度使,七个观察使,两个经略使,三个防御使,一共四十四方镇,乾元后期根据战争形势变化,方镇数量时有增减。四、枢密使的产生 安史之乱后,唐朝已经全权委任了节度使一切大权,地方军力开始大增,皇帝肯定不放心,于是加强了监军制度。这时,开始推广宦官监军(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