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室阙 少室阙为汉代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始建于东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前后,少室山庙又称少室祠、少姨庙。少室阙以青色块石垒砌,建筑构造和太室阙大致相同。阙通高3.75米,两阙间距7.60米。少室阙阙身分别浮雕狐逐兔、赛马、蹴鞠、兽斗、铺首衔环以及山水图案60余幅,反映了我国汉代的民俗...
在1992年出版的《四川汉代石阙》一书中,徐文彬对四川、重庆地区已知的二十处石阙逐一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门阙的使用范围和起源发展进行了阐述,还对四川、重庆汉代石阙的建筑艺术和雕刻艺术进行了综合讨论[19]。信立祥在2000年出版的《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一书中,对全国二十八处汉代石阙画...
武氏阙是汉代墓地和祠堂,始建于东汉桓、灵时代,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家族墓地石刻建筑群体。汉阙形制为双檐子母阙,阙身刻有神仙灵异、历史故事等各种图案共40余幅,题材丰富。 📍四川绵阳·平阳府君阙 平阳府君阙是全国汉阙中阙间距最大、阙总体最大、结构保存最完整的汉阙。建于东汉末年,主阙檐枋头上还可见“...
🏺 《沈君阙》 沈府君阙,位于四川渠县城北34公里的水口乡汉亭村燕家场,是汉阙中唯一的双阙幸存者。约建于东汉延光年间(122~125年),但其子阙已经毁废。两阙东西相距21.62米,阙高4.84米,造型古朴,雕刻精巧,是研究汉代生产、生活、建筑、交通工具及书法、雕塑、绘画艺术难得的实物资料。
一是汉代建阙是当时的流行作法。而东汉又是兴建石阙鼎盛时期,现存天壤之间的石阙,大体上是东汉时代之遗物。魏文帝其祖曹嵩之墓阙,为同时期的延熹三年(160年)所立,亦可供参考。二是体现在两位皇帝对老子的态度上。汉桓帝因为好神仙,两次委派自己最信任的常侍去老子故里祭祀祈祷,并同时兴建老子祠,而此时立...
汉代的城市大多筑有城阙。西汉初期贵族府第开始使用宅阙,建在府第出入口两侧,以显示其地位和身份,并作为大门的标志。到了西汉晚期,为了祭祀的需要,也为了表示对神的敬重,人们仿造皇宫宫阙的形式将其缩小修建于祠庙入口两侧,这就出现了祠庙阙。渠县共六处汉阙:蒲家湾无铭阙、沈府君阙、王家坪无铭阙、冯焕阙...
汉代石阙的起源、发展演变、消亡。 (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号“追迹文化”,转载时有改动。) 石阙,是一种在东汉时期非常流行的石构建筑。现存的石阙,包括还在原地的,以及收进博物馆的,总数加起来大约有五六十座左右,遍布山东、四川、河南、北京、江苏等省份。这些石阙在用途上有的是立在庙宇门口,也有的是立...
🏯 汉阙:汉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 📍 位于雅安市的高颐阙,是我国汉阙中保存最完好、雕塑最精美的珍贵文物古迹。汉阙,作为汉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装饰性建筑,象征着身份和地位。每阙由主阙和子阙组成,包括阙墓、阙身和阙顶三部分,既是一种古老的建筑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石刻珍品。
这座阙为单檐单出双阙,现展示的只有部分阙身,上有各种动物及祥瑞造型,铭刻有篆书“故绵竹县令”、“君神道阙门”等文字,推测为绵竹县县令的墓阙。现存三峡博物馆三楼左侧巴蜀汉代雕塑艺术展厅。 盘溪无铭阙:左右双阙的传奇 🏯然后是江北盘溪的盘溪无铭阙。这座阙通常被称为江北盘溪阙,为左右双阙。右阙因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