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选择春日微雨时探访,雨幕中的墓阙更具汉代气韵。抵达后先绕阙三周,观察不同角度的光影变化:清晨的侧光会让浮雕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午后的漫射光则适合细观碑文细节。携带一把软毛刷(园区提供),轻轻扫去青苔,能发现更多隐藏的雕刻细节,如力士腰带的穗子、神兽毛发的旋向。参观时重点关注三个“中国之最”...
如这一结论成立,则夹江杨公阙将更改我国现存最早的汉阙——公元36年建成的绵阳李业阙记录,成为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汉代墓阙。 杨宗任职益州牧后,因史料缺失,其政绩未知,殊为可惜。 杨宗去世后,落叶归根,还葬在夹江。 附:夹江杨公阙简介 ...
墓前建阙的制度也起于西汉,这一时期盛行厚葬之风,希望死者能到达天国享受美好生活,但天国什么样不得而知,人们只能将天国生活想象为皇宫生活,于是在墓前的神道两侧建阙,便出现了墓阙。墓阙制度在西汉时只限于帝王陵墓享有,至东汉盛行时,才有县令、太守等收入2000石以上的官吏可在墓前建阙,并根据墓主身份,...
杨公阙,亦被称作双杨府君阙或二杨阙,作为一处汉代墓阙,坐落于夹江县甘江镇新生村。这是一座东汉益州牧杨宗的墓阙。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夹江县令杨仲修对倒塌的西阙进行了修复,并在阙身上刻下了“汉故益州牧杨府君讳宗字德仲墓”的字样,保存了题刻和部分隶书字迹。> 墓阙题刻及官方记载 同时...
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姚桥镇的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是中国汉代葬制实体的瑰宝。这座墓阙始建于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由墓、碑、神道、阙、兽等部分构成,东西两阙相距13.6米,现存东阙已残,西阙则保存完好。阙前还有圆雕的天禄和辟邪,是研究汉代历史文化、建筑、雕塑和美术的重要实物资料。1961年3月4日,它被...
🌍 汉代建造的城阙、宫阙已荡然无存,但高颐墓阙依然屹立在川渝地区,成为汉代文化的重要见证。这些汉阙不仅以其外部精美的雕刻而闻名,而且雕刻图像大量反映汉代人们生活场景、精神世界和宗教观念,是具有重要艺术、历史和学术价值的文物遗存。📍 高颐墓阙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姚桥镇汉碑村,是研究汉代政治、文化和生活的重要...
墓阙是古代陵墓中,代表逝者身份尊贵的重要象征,其造型都十分高大壮观,尽显豪华气派。四川雅安的高颐阙正是其中代表。墓阙由阙顶、阙身和阙基三部分组成,高6米,用红砂石英岩石叠砌,阙顶仿汉代木结构建筑,有角柱、枋斗等建筑装饰;阙身和阙顶都有雕刻精美的浮雕图案。比如墓阙四隅刻了形态各异、憨态可掬的...
摘要:汉代墓阙是汉代画像石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我国地面现存最早仿木的建筑遗存,它分布广泛,对墓阙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汉代的历史和社会生活。此外,对现存汉代墓阙做一个全面、充分、系统的考察,对于推动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进一步揭示墓阙的艺术实质与内涵,促进各地风格史和考古学研究都有较大意义。
存世汉代墓阙的研究综述 摘要:汉代墓阙是汉代画像石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我国地面现存最早仿木的建筑遗存,它分布广泛,对墓阙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汉代的历史和社会生活。此外,对现存汉代墓阙做一个全面、充分、系统的考察,对于推动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进一步揭示墓阙的艺术实质与内涵,促进各地风格史和考古学研究都有较...
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姚桥镇,隐藏着一座始建于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的古代墓阙——高颐墓阙及石刻。这座墓阙不仅是中国古代碑、阙、墓、神道、石兽保存最完好的汉代葬制实体之一,还被誉为石刻艺术的宝库。🏛️ 墓阙结构 高颐墓阙由主阙和子阙组成,主阙十三层,子阙七层。整个墓阙采用红色长石英砂岩堆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