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闻性有‘观与止’的含义。我们一般所知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受着六识的所谓支配: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而“闻”的功能对于其他是有区别与局限的特指。佛教中所说的‘闻性’是有反观自性的指向的,这点很重要。非常著名的佛法指导: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
怎么找到闻性?可从3个角度,闻思修而契入~ #佛学智慧 #答疑解惑 - 焕然启智于20230906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561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闻性与耳识的区别如下。1、耳识也是假的。指佛家用语,六识之一,指耳根对声境所发生的识别作用。2、闻性才是真的,闻性即觉性,觉性即佛性。觉性不能单独存在,一定是在一切寂静与糟杂的一切境相中显现。
闻性也是见性,也是嗅性、尝性。本来是一个,被六根分成六个。这些、乃至一切,都是佛性的体现。
闻性常在是不生不灭的,他火性不化蛇从头顶而出 宣化上人说:闻性是常在的,闻性是没有断的,不生不灭的,而声是有生有灭的。人的身体变坏,命光迁变了——也就是这个人死了,生命也没有了;但这个闻性依然有的,并不能消灭! 梦是第六意识作怪,人在白天遇到什么特别的事,晚间就会做什么梦。有修道的人,...
从佛经中看什么是闻性 人得好意其福难量 2017-12-09 10:49 +订阅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四: 白话译文 (白话译文可能不足以表达经文含义,一切以经文为准) 如来告诉阿难:“虽然你博学多闻,但是还没有得以漏尽、无烦恼,你心中只知道那些颠倒的宿因,而真正的颠倒出现在面前,你又一点不能认识。 恐怕你的...
见性、闻性与觉性:解码佛法的智慧镜像 在《楞严经》的开篇,佛陀对阿难说:“见性非明,闻性非暗,觉性无碍,知性无塞。”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的感知并非仅由所见、所闻决定,而是由内在的见性、闻性、觉性等不动觉性所驱动,能洞察法界的真谛。见性并非依赖于外在的光明或黑暗,...
守住闻性就守住了自性,守住闻性就是观自在,守住闻性就能行深波若波罗密多。 请师父印证 。弟子顶礼! 妙印法師: 阿弥陀佛: 闻性,离动静二相而实有,不因动而有,不因静而无。闻性恒常,无有变易。 “毕竟无自体”,是指“闻”这个功能,是虚妄。而闻性里面的“性'是真实。这里,初入耳根之人,尚没有能力...
第二,观闻性,什么场合你听不到声音?凡是能听声音的地方,都能反观。 第三,出声持咒,念佛的时候观闻性,是不是不去注意佛号与咒语,只是把佛号与咒语“声”当作声尘,来反观闻性?答曰:完全正确。 第四,环境嘈杂,不能反观,就停下来休息,念佛! 第五,安静的环境里,没有声音吗?什么声音不是声尘啊?你不喘气吗...
简单回答如下:闻性就是自性。所以光与灯之比喻,不是很恰当。圆瑛大师于《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