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十几年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扫除文盲”发展到现在的“教育强国”,7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素质有了大幅提高,人才资源规模已居世界首位。但是...
2005年7月29日,钱学森在与国家领导人的谈话中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4年后,这段交心之谈因钱学森逝世再度引起媒体...
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钱学森之问实质是: 发展中国家如何发掘与发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也就是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另外,为何我国没有诺贝尔那样的发明家型...
2005年,94岁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温总理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病榻上的钱学森坦诚谏言。这个就世人皆知的“钱学森之问”的来源。“我们的教育还有些...
钱老为什么在2005年要提出“钱学森之问”,原因就在于此! 下面我们来看看反省心理学中的“天才教育”是如何定义天才和培养天才的。天才的心理特征及形成过程一、天才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天才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人类的先天智力平等吗?也许你会回答:天才是先天的,人类的先天智力是不平等的。那么我告诉你,你的答案是...
从钱老的表述来看,“钱学森之问”本质上是对中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能力的思考!中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能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不是大学生的错,而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我们的教育没有遵循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应该遵循的原则,所以众多知名大学,如:清华、北大、复旦、中国科技大学等等大学,培养出的学生都没有...
最后,回到本文的标题,“钱学森之问”是钱学森同志基于毛泽东时代的历史经验提出的;“杨振宁之问”则是...
“钱学森之问”的要义是“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培养出杰出的人才来呢?”从钱老的受教育经历和人生阅历来看,老人家或许有这样的思考。一是培养泥土的工作做的不够。一个公认的事实:大师不是刻意培养出来的,都是从适合的土壤里长出来的。鲁迅先生曾说过:“不但产生天才难,单是有培养天才的泥土也难。我想,天才...
钱学森列举了毛泽东时代科技工作者,按照毛主席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指示下,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就。所以才产生了这么一个疑问:“为什么在毛泽东时代可以做到的事情,今天却做不到了?”这才是钱学森之问的真相,想一想当年我们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精神,取得了一系列惊人的科技成就。而本着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