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任伯年这幅《菊鸡图》,落款之下共有两方印,是作者用印,一方白文“伯年”,一方朱文“任頣之印”,右下角钤“滦斋鉴赏”,细朱文印,是广州九华堂刘滦先生的鉴藏印,用的就是细朱文。但鉴藏印也并不限于此一种格式,平常的名章也可代替作鉴藏印使用。比如:(张大千、于非厂合作《古木鸣禽》...
欧阳修平时所用的“修”字印和“醉翁子孙其永保之”都为鉴藏印。早期的私家收藏印还有苏舜钦家钤盖于《自叙帖》的“佩六国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许国之裔”、“墨豪”、“武功之记”朱文印。两宋书画鉴藏印迹甚多,徐邦达先生过眼的有韩侂胄“绍勋”朱文葫芦印,张澄“西秦张澄”、“西秦张澄之印”...
一、内府(皇家)收藏印 二、私家鉴藏印
张遴骏 食砚楼印痕 138cm×34cm 陈墨 陈墨作斋馆印选 138cm×34cm 王次恩 忘得阁印迹 138cm×34cm 包根满 包根满朱迹 139cm×35cm 曾翔 木木堂自用印朱迹 138cm×34cm 骆芃芃 五月轩堂号印存 142cm×34cm 唐泽平 秦中玩人印稿 139cm×34cm 傅舟 滋兰轩治室名鉴藏印选 134cm×35cm 罗光磊 明斋罗光磊朱...
鉴藏印或称收藏印,一般是指书画收藏、碑帖收藏或古籍善本收藏所用之印,区别于一般书画钤印所用的单纯名章和闲章,多半体现收藏者的鉴藏方法、习惯或爱好、志趣等。 ▲晋 王羲之《奉橘帖》局部及历代鉴藏印 鉴藏印简史 始于东晋,兴于唐,盛于宋,元明清发展 ...
斋馆别号鉴藏印既是篆刻艺术的品类之一,也是金石题跋的重要组成部分,倾注着创作者与鉴藏者的情感志趣与品性修养,成为自唐宋以来文人墨客的一种雅好。随着文化环境的转变,曾经兴盛的金石题跋逐渐沉寂,题跋的文辞和斋馆别号鉴藏印的印文也渐趋平庸。为振兴金石文化,彰显当代书家和印人之文心,挖掘斋馆别号鉴藏印...
图1、宋米芾《苕溪帖》上钤盖多方清宫鉴藏印 古代书画作品上的鉴藏印多种多样,它们不仅钤盖于书画的空白处、画心与裱工的骑缝处,甚至在作品裱工部份,也会覆盖有众多官私印章,形成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品上的独特风景。 古书画上觉的官私鉴藏印,即有历朝宫廷、内府的收藏著录印,又有各个时期私人藏家的秘藏章。
鉴藏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书画鉴赏、审定与收藏的印章;一类是用于图书典籍收藏的印章。自唐宋以降,同一幅书画经过历代收藏家的鉴藏,可能在上面钤盖了大量的鉴藏印章,形成了传承有序的印章系统——印章,也就成了鉴定书画真赝的一个艺术元素。
“钤读”二字,虽非鉴藏印的专有名词,却在书画鉴藏的世界里,扮演着品鉴与赏读的双重角色,成为连接作品与收藏者的情感纽带。本文旨在全面剖析“钤读”鉴藏印的丰富内涵、历史脉络、艺术价值,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深远影响。 一、“钤读”鉴藏印的内涵 1.1 “钤”字解析 “钤”,古字通“铃”,原本指代的...
实际上,书画作品鉴藏印中的入印古文字,基本来源于宋代的传抄古文书,以郭忠恕《汗简》、夏竦《古文四声韵》及杜从古《集篆古文韵海》为主。宋代的传抄古文在流传过程中,又被大量收录于明末闵齐伋的《六书通》一书。当时篆刻家大量的入印文字即出自此书。所以对这些印章文字的研究,必须从古文字的源头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