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不同译本 语音 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2)译出。共一卷。以后相继出现5种译本:1、北魏菩提流支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2、南朝陈真谛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3、隋达摩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4、唐玄奘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即《大般若经》的第九会);5、唐义净译《佛说...
“金刚”,喻指般若如金刚一样锋利无比,能破除世间一切烦恼与偏见。“波罗蜜”,意指超越生死而度达解脱的彼岸。经题的意义,指以金刚一样无坚不摧的大智慧,破除一切烦恼执著,超越生死而达到永恒安乐的归宿。《金刚经》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认为前半部说众生空,后半部说法空。经文开始,由号称佛陀十大...
《金刚经》里也有这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话蕴含着大乘佛教的至高智慧。其大概意思就是说,我们所能察觉到的身边的一切外相,其实都不是实实在在的存在,都是虚妄的假相,我们应该认清楚这一点,堪破它,才能见到如来自性,即佛性。 佛门里常说,“诸法空相”,“空”不是说...
又因本经所说皆是直指金刚心之本来涅槃境界,然而未证金刚心之凡夫位菩萨,虽读而不能现观金刚心之本来解脱境界,于是不免臆想分别而产生偏差,终究无法如实理解本经中的世尊意旨。为救此弊,乃出之以宗通之方式而为大众讲授,是故名之为《金刚经宗通》;即以各段经文中与中国禅宗互有关联之公案等,附于每一段...
金刚、能断、坚不可摧。菠萝蜜一般翻译到彼岸。如果按照含义来说明是:能断一切法、能破一切烦恼、能成就佛道的般若大智慧,脱离苦海而登彼岸成就的经典。 鸠摩罗什,十一二岁悟道,三十多岁到中国。 发愿文 ,武则天所作 《金刚经》分为三十二章,是梁武帝时代编辑而成,本无分章。
《金刚经》是一部佛教经典,当下流传的版以鸠摩罗什的译本最为著名,它主要讲述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和修行方法。它强调了佛教的四大原则:无我、无相、无为和无畏。首先,《金刚经》强调了无我。它认为,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应该认识到我们的本质是无我。这种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摆脱自我中心和自我执着...
《金刚经》是佛教中的一部经典,原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一篇关于般若波罗蜜(智慧)的论述。下面将从内容、主题和价值三个方面简要介绍《金刚经》。一、内容 《金刚经》分为三部分:上、中、下。上品是般若波罗蜜的咒语;中品讲述般若波罗蜜的实相,以及一切法无我;下品则阐述了般若波罗蜜的修行方法,...
《金刚经》说:“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至上的觉悟,已超越语言文字,不可说,不可思议。所以有“拈花微笑”的典故。2、其次:我们以为稳定的世界,其实是亦虚亦实。芸芸众生,只有极少数人,能从“拈花微笑”的不语中觉悟,所以仍然需要文字和解说。这是不得已而求其次。《金刚经》说:“不取于相,...
《金刚经》强调空性观念,即一切法皆空。空性并非指虚无或不存在,而是指一切现象都没有固定、独立、永恒的实体。它们的存在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灭,相互依存,没有自性可言。通过空性观念,佛陀解释了世界的本质和现象的真相。所有事物都是无常、无我、空寂的,没有永恒的实体。认识到这个真相,可以减少对事物的...
无一物,就是经文中的般若思想,落实到具体的经句,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以说,五千余字的《金刚经》,归结起来无非“无住生心”这四个字。悟透了,将会受用一生。 首先,无住生心,即“离一切相”而生心,简单来说就是离我、人、众生、寿者相。 离我相就是空掉自我,于己不居。禅门参话头,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