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愚100篇诗文 >>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
作者《释智愚》的诗文 僧字止中 释智愚〔宋代〕 炼实而食,择木而棲。 灵灵自晦,物物难齐。 秋敛巢虚睡稳,梦破月印清溪。 完善 示日本智光禅人 释智愚〔宋代〕 隐隐孤帆绝海来,虚空消殒铁山摧。 大唐国里无知识,已眼当从可处开。 完善
释智愚,号虚堂,是宋代著名的禅师和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禅意,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同时,他的禅学造诣也极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就明书怀》正是他禅意人生的真实写照。最后,我想说,每一次读到释智愚禅师的作品,都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希望大家也能喜欢这首《就明书怀》,在忙碌...
宋·释智愚《水仙》赏析 原文 芳心尘外洁,道韵雪中香。自是神仙品,何劳更洗妆。一、古诗画面与解析 释智愚的《水仙》以精炼之语展现了水仙花的清雅与脱俗。诗人以禅意之目,将水仙花置于尘世之外,突显其非凡之美。首句“芳心尘外洁”,水仙花之心如尘外之玉,纯洁无瑕。其“尘外”二字,既指水仙花生长之...
这首诗表达了释智愚禅师对修行的独特看法。他认为,修行并非一味追求超脱现实,而是要在现实生活中体悟人生的真谛。通过修行,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看到更多世间的美好与苦难,从而更加珍惜当下,拥抱生活。✨写作手法:1. 直抒胸臆:诗中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的看法和态度,毫无隐晦,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
释智愚·宋 含糊一世无分晓,开口何尝在舌头。 万古业风吹不尽,又随月色过罗浮。 偈颂十七首 释智愚·宋 怀州牛吃禾,益州马复胀。 天下觅医人,灸猪左膊上。 偈颂十七首 释智愚·宋 尽信书不如我书,识得个字不如忘却个字。 九经诸子徒尔藻饰,一大藏教尽是药方。 分明对物收税,何用商量一叶扁舟载大唐...
释智愚·宋 笾豆缠陈见圣人,莫将生死较疏亲。 汪胎历日烦君看,一岁终须有一春。 颂古一百首 释智愚·宋 野水浮轻楫,暖烟生紫苇。 晚来湖上望,多是罟鱼人。 颂古一百首 释智愚·宋 万仞岩头拚得去,不知何处觅全尸。 业风吹起再甦醒,却问如今是甚时。 颂古一百首 释智愚·宋 事到无心不苟...
《阅宗镜录》的作者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他是一位禅僧,同时也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深厚的禅理与人生体悟。他的诗作风格独特,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禅诗特色。释智愚的主要作品有《无补侍者游方》、《赵王访赵州...
南宋释智愚 鉴赏 马祖接石巩赞 草枯山欲冷,逗晓入重云。一箭无双中,何如射一群。 南宋释智愚 鉴赏 丹霞遇庞公赞 邂逅漉篱翁,言谈耳又聋。不知何处去,破帽裹西风。 南宋释智愚 鉴赏 天龙恭敬赞 云散千峰晓,神龙应念来。补陀岩上士,心识几时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