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智愚100篇诗文 >>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
释智愚·宋 憨泉一掬清无底, 暗与曹源正脤通。 陆羽若教知此味, 定应天下水无功。 棘林和尚遗书至 释智愚·宋 因记七峰来玉几, 去年花月下云坳。 未周一岁盟我军, 剔尽春灯眼不交。 净发吴生 释智愚·宋 适意我云水, 寻幽访所知。
释智愚·宋 野水浮轻楫,暖烟生紫苇。 晚来湖上望,多是罟鱼人。 颂古一百首 释智愚·宋 事到无心不苟欺,鸟玄鹄白尚怀疑。 自非亲见黄头老,争敢逢人汇漏伊。 颂古一百首 释智愚·宋 抛来撒去互施呈,地狱门前鬼眼睛, 觑破髑髅肝胆外,摩醯顶上复重明。 颂古一百首 释智愚·宋 裁书拟欲扣天...
释智愚·宋 等是垂慈, 初门无户。 璞玉既分兮可观, 梵仪顿举兮难睹。 凌霄峰顶看云人, 普化堂中第一祖。 谢梦庵居士性宗集 释智愚·宋 性本无宗梦亦非, 万机难透一真机。 有时暗与乾坤合, 笑看春花秋叶飞。 霞光亭 释智愚·宋 录迹宣符岂易量, ...
南宋释智愚 鉴赏 马祖接石巩赞 草枯山欲冷,逗晓入重云。一箭无双中,何如射一群。 南宋释智愚 鉴赏 丹霞遇庞公赞 邂逅漉篱翁,言谈耳又聋。不知何处去,破帽裹西风。 南宋释智愚 鉴赏 天龙恭敬赞 云散千峰晓,神龙应念来。补陀岩上士,心识几时灰。
释智愚,号虚堂,是宋代著名的禅师和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禅意,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同时,他的禅学造诣也极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就明书怀》正是他禅意人生的真实写照。最后,我想说,每一次读到释智愚禅师的作品,都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希望大家也能喜欢这首《就明书怀》,在忙碌...
宋·释智愚《水仙》赏析 原文 芳心尘外洁,道韵雪中香。自是神仙品,何劳更洗妆。一、古诗画面与解析 释智愚的《水仙》以精炼之语展现了水仙花的清雅与脱俗。诗人以禅意之目,将水仙花置于尘世之外,突显其非凡之美。首句“芳心尘外洁”,水仙花之心如尘外之玉,纯洁无瑕。其“尘外”二字,既指水仙花生长之...
这首诗表达了释智愚禅师对修行的独特看法。他认为,修行并非一味追求超脱现实,而是要在现实生活中体悟人生的真谛。通过修行,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看到更多世间的美好与苦难,从而更加珍惜当下,拥抱生活。✨写作手法:1. 直抒胸臆:诗中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的看法和态度,毫无隐晦,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
释智愚·宋 财宗北祖争衣处, 雨洗风磨石尚新。 灵迹岂知千载后, 丛林犹有昔时人。 灵竺权衡之访婺守会双林 释智愚·宋 不将一字显今宗, 随处溪山老眼中。 想见金华旧知己, 未容明月照归篷。 三友堂 释智愚·宋 清客苍官会此君, 岁寒不减旧精神。
释智愚·宋 如意来尸释梵宫。雨花狼藉湿春风。 自惭老矣无灵骨,日在深云听讲钟。 寄雪窦足首坐 释智愚·宋 光芒曾不著织埃,拂拭磨砻心已灰。 秋夜不禁猿啸月,与谁同上妙高台。 君子有所思 释智愚·宋 孤舟十万里,委命在危流。 五叶芬芳后,神州法已秋。 立藏主之三衢 释智愚·宋 一会灵山已七年,...